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pptx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穿井得一人 壹知识预览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约公元前239年)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此书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顾法、墨、名、农各学派学说,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 贰文意疏通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待,等到表因果,因而浇灌、灌溉打水浇田从井里取水挖掘、开凿打井处,处在,停留助词,的 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知道、听说,指“使知道”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讲述派遣听到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引出对象向 穿井得一人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应答、回答劳力在助词,的像 叁文本探究 1.梳理本则寓言结构。开端(起因):宋之丁氏,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发展(经过):误传: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结局(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通读课文,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神态或语气,在括号中补充出来,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分歧点在于“宋之丁氏”和“传之者”对“穿井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宋之丁氏”的意思是打井后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传之者”则理解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穿井得一人 3.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①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③“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穿井得一人 4.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①说话要防止歧义;②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传播未经考查的言论;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我国著名儿童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故事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寓意好比一个人的灵魂。

文档评论(0)

153****6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