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合适技术推广第1页内、妇、儿常见疾病之中医治疗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第2页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论述内科疾病病因病机、证候特性、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一门临床学科。 一:基础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二:病因学说六淫、七情、疫疠、痰饮、瘀血、饮食失宜、劳逸失常、外伤及虫兽伤等三:辩证论证八纲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辩证等四:治法治则治法常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治则常用:治未病,预防为主、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正治与反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第3页中医内科目前常见治疗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不寐、盗汗、泄泻、便秘、中风、眩晕等45种 今摘取其中不寐来详解第4页不寐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发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造成经常不能取得正常睡眠为特性一类病证。主要体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通宵不寐。 第5页不寐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以为不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二是气血阴阳失和,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以为老人不寐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因此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以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无须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第6页1、心火偏亢:方药:朱砂安神丸。方中朱砂、黄连、生地、当归2、肝郁化火:方药:龙胆泻肝汤。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养、甘草3、痰热内扰:方药:黄连温胆汤。方中半夏、陈皮、竹茹、茯苓、枳实、黄连。4、胃气失和:方药:保和丸。方中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第7页5、阴虚火旺:方药: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6、心脾两虚:方药: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7、心胆气虚: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方中人参、茯苓、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酸枣仁、知母、川芎第8页当然,治疗不寐方面,还能够针灸、推拿治疗,从经络辩证方面介入,也是有好效果,不妨一试。第9页儿科学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提出婴幼儿体届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北宋时期,天花、麻疹等时病流行,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初世界上最完备儿科学著作。南宋时尚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0卷,对儿科各类疾病厂-泛收录论述,包括多种先天性疾病。书中明确新生儿脐风撮口是由于断脐不慎所致,与成人因破伤而患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提出切戒用冷刀断脐,主张用烙脐饼子按脐烧炙脐带,再以封脐散裹敷,是当初预防脐风较好办法。朱震亨以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用养阴法见长。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善采众长,著保婴撮要。保婴撮要》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其中论及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病证达70种以上,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兼施,对中医小儿外科学专科形成作出了重大奉献。第10页明代名医万全,著儿科专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他就不一样阶段小朋友,提出了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育婴四法”。在朱震亨基础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他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并以为“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凋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主线常固矣”,有主要临床指导意义。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了儿科辨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小儿“阳非有余”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