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doc

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 1 一、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2 二、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一)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 3 (二)合作社组织不完善 3 (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3 (四)地方扶持力度不大 4 三、推动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 4 (一)加大政策扶持 4 (二)以市场为纽带 4 (三)融合发展“新六产” 5 (四)培育发展种养大户 5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6 文2: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6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 文1: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对策付秀民 近几年,青州市紧紧围绕“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发挥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品,坚持专业化布局,培育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市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335家,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26家,销售收入500万以上41家。发展带动型中介组织3家,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带动型专业批发市场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20家,其中种植业类510家,养殖类248家,其它162家;家庭农场4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涉及畜产品、蔬菜、花卉、苗木、粮油、果品等多个加工领域,呈现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态势。 (二)农业产业区域化特色逐步形成。全市农业形成了以高柳为中心的茄子、西葫芦、西红柿生产区;以谭坊为中心的西瓜、辣椒生产区;以东夏、黄楼为中心的大姜生产区;以何官为中心的辣椒、胡萝卜、芸豆生产区;以弥河滩涂两岸为中心的万亩银瓜生产区;以黄楼、弥河为中心的花卉生产区;以王府、邵庄为中心的蜜桃生产区;以王坟、庙子为中心的山楂生产区。全市亩均效益10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52.6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青州现已形成优质粮食、蔬菜、果品、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水果(蔬菜)标准园7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8处、潍坊市级水果标准园2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20处,潍坊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3个、安全示范园16处;“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202个,其中:有机食品120个,绿色食品71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品牌农业”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包括贷款贴息、整合资金、项目集中、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多渠道、多种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 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青州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有群山而无高峰。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6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3家,尚没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带动作用也不强。 (二)合作社组织不完善 合作社组织不完善,综合竞争力不足。目前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而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其很难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能力不强。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其一,青州市农业产业化主要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农户”为主,以松散式的买卖关系和订单农业为主,企业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服务不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普及。 其二,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受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影响较大,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四)地方扶持力度不大 地方扶持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多,资金扶持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化发展需要。 三、推动青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政策扶持,有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科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