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隆明的文艺批评与理论著述.docx

吉本隆明的文艺批评与理论著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本隆明的文艺批评与理论著述 吉本龙明是日本现代诗人,也是战后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之一。他的文艺批评和理论著述颇丰,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抵抗和挫折》 (1959年) 、《抒情的理论》 (1959年) 、《异端和正统》 (1960年) 、《对于语言美是什么》 (1961年-1965年) 、《共同幻想论》 (1968年) 等。其中《对于语言美是什么》对日本当代文艺理论的“语言论转向”起过关键性作用。然而, 关于吉本隆明的文艺理论, 中国学界迄今尚无介绍。这对于把握战后日本文艺理论的发展无疑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因此, 本文将分析《对于语言美是什么》, 以期对他的文艺理论作一个简要的评析。 一 对吉本的语言观对他的点及其作为起点的文学哲学思考 吉本隆明的《对于语言美是什么》发表于六十年代上半期。撰写这部著作的动机与五十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争论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 是1932年由苏联《文学报》就联共 (布) 通过的《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所发表的一篇社论首次提出的, 1934年苏联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将它明确规定在《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之中。具体内容如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与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在五十年代的日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当作民主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加以积极提倡。对此, 吉本隆明不以为然, 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 艺术的本质是在想象的世界中解放被现实社会异化的人性。一味地强调写实, 则很难实现这一艺术本质。况且, 无论怎样的文学艺术, 无论其形式和文类如何, 都是通过艺术家的内面反映现实的。这种反映不是“照像式”的反映, 而是通过语言迂回曲折地表现出来的。因此, 将文学创作方法仅仅限定在现实主义上是极其偏狭的。 吉本在批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程中认识到, 这一理论的最大问题在于, 作家个人的体验不仅被降到次要地位, 语言的作用也完全被忽略。而当时的文艺理论皆不能在学理上给他一个令人满意的解答:“过去的所有理论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性。必须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或从精细解读作品的角度来构建文学理论, 这就是我所得出的结论”。就在他摸索建构新理论的时候, 三浦勉的语言理论给了他极大的启示。三浦勉在《日语是什么样的语言》中指出, 语言不是毫无意义的词语排列, 语言的“表现”背后有作者的认识活动。而读者则通过语言的“表现”, 追随体验作者的认识活动。与此同时, 语言一旦被结构成作品, 对作者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吉本认为, “对象→认识→表现”这一三浦语言学的基本框架, 是从讲话者的角度在观察语言活动, 因此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开创一套关于创作的理论。于是, 吉本以此作为起点开始建构自己的文学理论——《对于语言美是什么》。 吉本将自己研究的出发点首先放在了语言本质的分析上。他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语言的论述最为精辟:“语言和意识的起源是同时的。——语言既是对于他人也是对于自我存在的一种实践性的现实的意识, 和意识一样, 它产生于和他人交往 (交通) 的欲望和需要之中”。在这里, 马克思明确地表示语言有两个性质, 即语言既是社会交往的工具, 也是意识存在本身。他认为, 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忽略了后者, 仅仅看到前者, 其结果必然得出语言形式与人的存在意识没有任何关系的结论。他提出了关于语言的两个关键性概念:“自我表出”和“指示表出”。按照马克思的语言观, 吉本说, 人的意识与语言是同步诞生的, 并不是先有意识才有语言。当语言还停留在对现实的直接反射状态的时候, 人类不可能具有人的任何意识。只有在现实反射积累的基础之上, 人离开现实反射也能产生“现实的意识”, 并有意识地“自我表出”的时候, 语言才得以形成。比如“海”只能指眼前的“海”的时候, 这个“海”只是对现实条件直接做出反应的“指示表出”, 没有脱离现实水平。而当“海”不仅可以指眼前的“海”, 还可以指所有眼前不存在的“海”, 并且作为“音节”表出的时候, 语言才摆脱了和现实对象之间的单一 (eindeutig) 的关系, 离开了现实水平。就此而言, 吉本认为, “自我表出”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关键。因此可以说, 语言既是为了说话人而存在的, 同时也是为了别人而存在的。 从这样的语言观出发, 他认为某个时代的语言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首先, 语言是历史意识长期积累的总和, 具体而言某个时代的语言既是意识的“自我表出”的历史积累, 也包含了所处时代的意识结构。其次, 语言作为“指示表出”时, 则“明显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人的各种关系产生的想象所制约, 进一步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