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先忧后乐”贤臣范仲淹(205).docx

北宋“先忧后乐”贤臣范仲淹(205).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北宋“先忧后乐”贤臣范仲淹(205)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画粥断齑。 出处:《宋史·范仲淹传》。 参资:古诗文网《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画像 二、古代“先忧后乐”贤臣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范仲淹文武兼备,功勋卓著。他忠贞为国,贤良为民,入则主政,出则为帅,事业满朝廷,功业满边隅,贤名满天下。他先忧后乐的思想、仁人志士的节操,在当世即引领着一大批贤人能士,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古代从祀孔庙与历代帝王庙的名臣,是最具盛名的贤臣。 范仲淹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有诗文集《范文正公文集》20卷传世,代表作是妇孺皆知的《岳阳楼记》,与开宋词豪放派先声的《渔家傲·秋思》。 三、画粥断齑苦学,一介寒儒登科 范仲淹出身世宦之家。先祖为唐相范履冰,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顺宋朝,任武宁军节度使掌书记。 宋太宗瑞拱2年(989年),范仲淹诞生在父亲的徐州任所。第二年,父亲不幸病逝,母亲贫困无依,携小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他取名朱悦,长大成人。 画粥断齑 范仲淹小时候,在长山继父家,他励志苦读,曾寄宿醴泉寺。因家境不富,他每天仅用2升小米煮粥,等粥冷凝后,画成四块,早晚各两块,再切碎腌菜,佐食度日。 少年时,他即自拟座右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发愤向上。接着,他进入国立应天书院。书院校舍宏伟,名师众多,而且免收学费。范仲淹来此深造,如鱼得水。他吃苦耐劳,刻苦攻读,读书疲惫时,就以冷水洗头;饭钱不足时,就喝粥吃腌菜,过着清苦的学习生活。 范仲淹寄人篱下,画粥断齑,艰难度日,苦学成才。大中祥符8年(1015年),他27岁,以一介寒儒登科,授官广德军司理参军、升文林郎、集庆军节度使推官。 这时,他接母赡养,恢复范姓,起名仲淹,字希文。 范公堤及其遗址 天禧5年(1021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这时,他发现旧海堤年久失修,海潮倒灌,百姓受灾,国家税收减少,遂上书江淮漕运张纶,建议沿海筑堤,捍海护民。张纶上奏朝廷,天圣3年(1025年),范仲淹升任兴化县令,奉仁宗圣旨,率领沿海各州县民夫,重修捍海大堤。新堤工程浩大,跨越通泰楚海四州,绵延数百里,保障了苏北农田和盐场的生产安全,人们称为范公堤。 范公堤成,为国立功,范仲淹受诏入京,升任大理寺丞。从此,他跨入京官行列,开始了三起三落的仕途生涯,为天下仕人立下“三光风范”。 四、三起三落,立下“三光风范” 天圣4年(1026年),范仲淹母亲病逝,他停职3年,居家守丧。晏殊时任南京留守,诚邀他“夺情”上班,掌管应天书院的教务,他欣然领命,还把朋友富弼,推荐给晏殊。此人后为晏殊女婿,还位列名相。在书院,他制订制度、训导诸生、奖优惩懒,还亲执教鞭,以身示教,常与诸生同题作文,一时间,教泽广被,学风焕然,培养出一批批新人才。 服丧结束,晏殊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为皇上文学侍从。这时,他发现皇上20岁了,皇权还操纵在嫡母手里,便奏请太后退养,归政皇帝。刘太后大怒,贬范仲淹离京,外任河中府通判。僚友称赞:“范君此行,极为光耀!” 三年后,太后崩,仁宗诏回范仲淹,任为右司谏。明道2年(1033年),京东和江淮大旱,又闹蝗灾,范仲淹上奏,请去救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野菜,送给皇帝。不久,又因政见与权相吕夷简相左,遭到排斥,相继贬为睦州苏州知州。这次仍有人称赞他:“范君此行,更为光耀!” 在苏州知州任上,他疏浚五河、治水立功,诏令回京,升任天章阁待制、兼开封知府。他整顿京城机构,革弊政,开新风,“肃然称治”。在治理过程中,掌握了官员关系网,他惊叹吕夷简营私腐败内幕,绘制了一幅《百官图》,上呈皇上。而吕夷简便纠结同伙,反唇相讥,状告范仲淹勾结朋党。范吕之争,是非分明。然而,吕夷简老谋深算,又从皇上入手,造谣诬蔑,离间君臣关系。最后,吕夷简胜出,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同僚再次称许他:“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在饶州时,西夏大举入寇,延州数百里被洗劫一空。边境烽火连天,国家大难在前。由韩琦举荐,仁宗升任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挂帅靖边。他采取积极防御、团结边民、经济封锁、屯田永守的谋略,使宋军战斗力大增,有效抵御西夏,西夏大困,声称“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国主李元昊无奈,上书仁宗,两国议和,西北重现和平。范仲淹升枢密副使,得赏钱百万。 嘉岭山崖刻:范帅胸中自有十万甲兵 五、范仲淹执政,推行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诏回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与韩琦富弼同为执政,又任欧阳修等干臣为谏官,皇上锐利进取,手诏问政。执政们讨论出改革方案,由范仲淹执笔

文档评论(0)

155****9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