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的出现与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民本思想的出现与发展 先秦思想家的“以人为本”思想之花热情浪漫,令人惊讶。然而,从其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冰冷的“专制皇权”概念的意识形态因素。何以如此,确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或以为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是走向近代民主理念的基础。愚则以为它实即走向了“君本”,为君主专制开辟了道路。就其影响而言,秦的一统天下及秦汉迭兴,与先秦时期从“民本”到“君本”的这个转变所体现的王权专制观念的发展有一定关系。关于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历为学界关注,专家所论甚多,如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先秦卷》对于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都有重要论析1,近年,张分田先生从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学说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与帝制的根本法则和其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精到的剖析2。这些成果为“民本思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尚有拾遗补缺的余地,特撰此文,希望能够从其历史走向的角度梳理其源流,进行长时段的考察。不拙翦陋,试作讨论如下。 一 天明清是“民为邦本”思想的体现 商周时期神权强大,尤以商代为甚。从西周开始,社会理念中出现了一些重民的因素。较早的先秦时期的文献所载对于“民”的作用的重视之语,应当是“民本”思想的滥觞。周卿祭公谋父曾经比较商周两代对于神、民的认识,并将这一点作为武王灭商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 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3 这里所谓的“民隐”,指民众的苦痛。周武王能够抚恤民众痛苦,能够“事神保民”,相比之下,商王纣却“大恶于民”。祭公谋父显然把“保民”认作周武王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举。 周人虽然重视“保民”,但对于“事神”也并不放弃。东周襄王时期的卿士富辰曾谓“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为什么要提出这两项呢?是因为“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4,事神可以得到吉祥,保民可以显示君主的仁爱而让民众归服。神赐的吉祥与民众的拥戴,在富辰之语中可谓不分轩轾。周穆王时期祭公谋父所说的“事神保民”5,可以说是有周一代所奉行的基本理念之一。 上古时代的重民思想虽说是“民本”思想的源头,但是两者之间还有着不短的距离。标准的“民本”理念是民为邦本,即承认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上古时代的重民思想则并没有达到这个高度,那个时期还没有民为邦本的观念出现。 我们先来分析一些常常被引用的材料。《尚书·康诰》与《尚书·多士》篇谓: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这两条辞语,第一条谓天的威严不可料知,唯可见到的就是民情。第二条谓周得天命,是因为我们民众顺从教化(“秉为”),是因为上天明察而威严(“天明畏”)。若以为这就是“民本”思想的表现,愚以为似乎估计过高。周诰的这两段话表明,周初政治理念中重要的还是颂扬天命,强调“天”的权威(“明畏”),只是指出了天意难知、民情可见而已。这两段话里面,虽然指出了关注民情以及民众顺从天意的重要,但是并没有天随民愿的概念寓于其中,把它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民本”思想等同起来,似不可取。 值得我们再探讨的是《尚书·皋陶谟》的下面这段话: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民是天之耳目,天的明察与威严与民相同6。这两句话所突出的是“天命”与君德。后来,孟子引《泰誓》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7,不啻为“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的翻版。说这两句话是皋陶之语,其实,《皋陶谟》篇是战国时代儒家的述古之作8。这两句话固然有皋陶的史影,但具体辞语则应当是后人所为,不可断定其为夏以前时代的观念。 纵观上古时代文献所载,与《尚书·皋陶谟》篇所说“天聪明”之语颇为近似的还有下面这段话: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9 这段话前一段意思是天随人愿。它出自《尚书·泰誓》。我们应当说一下此篇的成书问题。此篇不见于今文《尚书》。西汉时壁内所出别本《泰誓》,因其中有“白鱼入于王舟”“赤乌覆王屋”等休祥之事,与汉代笃信谶纬之风相合,故汉儒多有言之者。先秦秦汉时期的《泰誓》篇的原貌今已不可见。先秦古书,如《左传》《国语》《墨子》《礼记·坊记》《荀子》《管子》等所称引的《泰誓》的一些辞语,当是古本《泰誓》遗珠。汉时流传的《泰誓》,马融谓其“后得”,孔颖达谓“马融惟言‘后得’,不知何时得之”10,今亦不可得见。今所见伪古文《尚书·泰誓》是魏晋时人伪作。古本《泰誓》当是西周春秋时期的述史之作,“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为《左传》《国语》所引,当为古本《泰誓》之语。可以视为西周春秋时人的理念。 《皋陶谟》和《泰誓》的这些语言表达了“民”的意愿的重要,是西周时期文献所载重民思想的典型表达。对于强大的神权理念而言,这些重民的辞语固然是一个进步,但也应当看到它还有相当的局限性。这类言辞所表达的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