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2课时(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docx

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2课时(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部编版四上语文 第2课时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基础性 目标 1. 背诵课文。 2.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3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挑战性 目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讲述故事,并试着将故事讲生动。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果”的原因,知道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教 学 过 程 差异教学策略运用 通过抽查朗读课文,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复习课文。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人物形象。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读 我把课文读了()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写 学习生字,试着组词 查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其他故事 问 通过预习,我有一个( )问题要和老师同学探讨。 一、初学适异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2.朗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会读了课文,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朗读) 注意课文停顿。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上节课,我们借助词语注释,翻译了小篇小古文,现在老师不给出注释了,谁能翻译这篇小古文?(指名交流) 二、研学导异 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很不错了,也会翻译了。王戎诗歌什么样的孩子?他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还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分句学下吧。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出示,指名读。 ①“尝"的意思是?(曾经)。 这个词,相当于我们平时作文中的哪个词?(我们写作文时通常用的“有一次”。) ②“诸”能给它组词吗?(诸多)“诸”的左边是言字旁,表示说话辩论,右边是“者”,表示很多人,“诸”的本义为很多人在辩论,现在常常就指很多人,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众”。那“诸小儿”的意思是---很多小孩子,一帮差不多大的小孩子,通俗点说,就是---小朋友们。 ③指导朗读。王戎于小朋友们一起出游,心情如何?你能读出他们的开心吗?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1 \* GB3 ①见过李子吗??(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 ②宋代词人李师中有一句词描写的是荔枝成熟的样子:“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出示:道旁 ,诸儿 ?)瞧瞧这李子成熟的样子,谁来填一填??(如“道旁李子红,诸儿兴奋中”,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有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出示:道旁李树李子 , ?压枝低)你再瞧瞧这满枝沉甸甸的李子,谁来填一填??(如“道旁李树李子密,千个万个压枝低”,学生填写恰当即可,不追求押韵) = 3 \* GB3 ③“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 4 \* GB3 ④(PPT出示李树图片)这是在道旁的李树,李子鲜红透亮,一个挨着一个,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李子是什么表现?(先找出古文中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5 \* GB3 ⑤哪些小朋友来演演“竟走取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学生表演)你们觉得刚刚谁表现得最急切? 教师师相机采访: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吗?/你为什么要挤到前面去?/你的眼睛都发着光呢,能不能分享你的心里话? = 6 \* GB3 ⑥这就是“诸儿竞走取之”,一群小朋友争着跑过去要吃美味的李子,画面很有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什么??(唯戎不动) ??这是两幅对比非常明显的画面,揣摩揣摩王戎的动作、神情,我们再来表演一次。谁来当王戎?哪些同学来演“诸小儿”?我请一位同学配合着读读这一句。(学生表演) ?教师相机采访:①你摘了李子回头一看,发现王戎一个人站在原地,你想对王戎说什么?你们呢? ?是啊,王戎,我们也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PPT标红: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谁来读读王戎的话? ①在《精卫填海》中出现过“曰”,意思是“叫”,这里的“曰”如何理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答道”) ②这句话中有两个“之”,还记得他们本别指代什么吗? “人问之”是人们在问---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