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寄生虫PPT】 住肉孢子虫病.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住肉孢子虫 寄生于家畜、鼠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等多种动物,偶尔见于人。 一、病原形态 羊住肉孢子虫: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猪的食道、膈肌和心肌。图为在骨骼肌纤维内梭形肉孢子虫包囊或称米氏囊,囊内充满香蕉形慢殖子。 病原形态 食道浆膜下见有许多密集的肉孢子虫包囊 病原形态 马肉孢子虫: 肌纤维内有一圆形肉孢子虫包囊,囊内充满香蕉形慢殖子。 病原形态 猪住肉孢子虫:长0.5—5㎜,寄生于寄生于猪的食肌、膈肌、肋间肌和咽喉等处 。 牛住肉孢子虫:主要寄生于牛横纹肌、心肌和食道 。 二、生活史 终末宿主是肉食动物;中间宿主是爬虫类、禽类、啮齿类、草食兽及某些杂食兽等。 终末宿主吞食成熟的肉类包囊而感染,在消化道内释放出慢殖子,进入肠上皮细胞或固有层发育为大小配子,形成卵囊。形成孢子化卵囊(两个孢子囊,每个囊内有四个子孢子) 中间宿主吞食卵囊而感染,在肠道内子孢子逸出,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裂殖生殖,然后进入血液或单核细胞内裂殖生殖,最后进入心肌与骨骼肌纤维内发育为包囊。 三、症状 1.?体温升高,间隙热,流口水 2.?淋巴结肿大 3.?肌肉无力,死胎,流产 4.?脱毛 四、诊断 压片检查 五、治疗 无特效药 牛住肉孢子虫以莫能霉素、氨丙啉预防 羊住肉孢子虫以常山酮、盐霉素、莫能霉素预防 住白细胞虫病(白冠病) 本病是由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鸟类的血细胞引起的一种血孢子病。可感染雀形目、鹦形目和雁形目的鸟,鸡也可感染。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我国有此病传播。 一、病原 住白细胞虫主要有两种: 1、卡氏住白细胞虫 配子体可见于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成熟配子体近圆形,大小为15.5μm×15.0μm,大配子的直径为12~14μm,有一个直径3~4μm的核。小配子直径为10~12μm,核直径也为10~12μm,故整个细胞几乎全为核所占有。宿主细胞为圆形,直径为13~20μm,配子体几乎占据整个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形成一深色狭带,围绕虫体1/3。 2、沙氏住白细胞虫 它寄生于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配子体见于白细胞内,宿主细胞常被挤压成纺缍形,宿主细胞核呈狭长的带状,围绕于虫体的一侧。姬氏染色,大配子体细胞质着色深蓝,胞核着色鲜红,虫体大小为23.8μm×6.4μm,胞核为4.4μm×3.4μm;小配子体胞质着色浅蓝,胞核着色淡红,虫体大小为22.4μm×5.6μm,胞核为6.4μm×6.1μm。 住白细胞虫 A.沙氏住白细胞虫 B.卡氏住白细胞虫 1.宿主细胞质 2.宿主细胞核 3.配子体 4.核 二、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发育中鸟为中间宿主,吸血昆虫为终末宿主。卡氏住白细胞虫的终末宿主是库蠓,沙氏住白细胞虫的终末宿主是蚋,库蠓和蚋又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发育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的大部分在鸟体内完成,而配子生殖的一部分和孢子生殖在吸血昆虫体内完成。 本病感染不分年龄、性别,但幼禽较成禽更易感。发生季节、地理分布与其传播媒介的活动和分布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于4~10月份,沙氏住白细胞虫多发生于我国南方各省,卡氏住白细胞虫多发生于中部各省。 三、症状和病变 病鸡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呼吸困难,有的突然咯血,死前口流鲜血;下痢,粪呈绿色。 病理变化主要是全身广泛性出血,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和腿肌有出血斑点,肌肉苍白;肺、肾、肝出血较为常见,另外心、脾、胰、肠道也有点状出血;气管、胸腹腔、胃有时可见大量积血,这种广泛性出血是虫体破坏微细血管内皮细胞所致。胸肌、腿肌、心肌以及肝、脾等实质器官有针尖至粟粒大的白色小结节,它是裂殖体的聚集点。 四、防治 消灭蠓、蚋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可用0.03%蝇毒磷或0.05%溴氰菊酯喷酒;应用药物预防。可用下列药物: 1.磺胺二甲基嘧啶 配成0.5%饮水,连用3天;然后再用0.03%饮水2天。 2.青蒿素 每日按每千克体重15mg,分2次口服,连用3~7天; 3.磺胺喹恶啉 0.005%混料或饮水,用于预防。 此外还可用息疟定、氯苯胍、可爱丹等药物。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隐孢子虫属的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的上皮细胞的绒毛上,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一、病原 真球虫目隐孢科隐孢属。 我国报道的主要有两种: 1. 小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寄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上,虫体大小为7.5um×6.5um。 2.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寄生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虫体大小为4.5um×4.5um 。 火鸡隐孢子虫、贝氏隐孢子虫寄生于禽类。 隐孢子虫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