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基础.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组培的基本操作 1、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① 水分:构成培养基的绝大部分组分为水分。在研究上,常用蒸馏水来配制培养基,而最 为理想的水应该是纯水。 ② 无机盐类:无机盐类中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植物从培养基 中吸收的大量元素有N、P、K等。它们是构成植物细胞中核酸、蛋白质以及生物膜系统 等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包括Fe、Mn、Zn、B等,它们在培养基中的添加量虽 然很少,但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元素是很多酶和辅酶的重要成分,直接影响着蛋白质 的活性,铁又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 ③ 有机营养成分 I、糖类物质:对于植物组织培养中幼小的外植体而言,由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培 养基中的糖类物质就成了其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除此之外,糖类的添加 还有调节培养基渗透压的作用 II、维生素类:维生素类物质的添加对愈伤组织和器官形成有促进效果。维生素C还有防 止组织褐变的作用 III、氨基酸类 :在培养基中常用的氨基酸有甘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天门 冬胺等。这些氨基酸类物质不仅为培养物提供有机氮源,同时也对外植体的生长以及 不定芽、不定胚的分化促进作用。 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培养基中的用量虽然微小,但是其作用很大。它不 仅可以促进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还可以诱导不定芽、不定胚的形成,最常 用的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有时也会用到赤霉素和脱落酸。 ⑤天然物质; 椰子汁、香蕉泥等天然有机物质的添加,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在这些天然 有机物质中,通常含有机营养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 ⑥PH;pH过高时,培养基会变硬;pH过低时,则影响培养基的凝固 ⑦凝固剂: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使用凝固剂。最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⑧其他添加物:有时为了减少外植体的褐变,需要向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防止褐化的物质,如 活性碳、维生素C等。此外,在灭菌比较困难的植物材料时,也可以添加一些抗生素物质, 以此来抑制杂菌生长 。 2、培养基的基本类型 ①含盐量较高的培养基:其代表是MS培养基,主要特点是无机盐浓度高,特别是硝酸盐、 钾离子和铵离子含量丰富,元素平衡较好,缓冲性能好,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含量齐全 且丰富,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②硝酸钾含量较高的培养基:有B5培养基、N6培养基等,其特点是培养基的盐类浓度较高, 铵态氮含量较低,但盐酸硫胺素和硝酸钾含量较高 ③中等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有Nitsch培养基等。这类培养基的共同特点是大量元素的含 量约为MS培养基的一半,微量元素种类少含量高,维生素种类多。 ④低无机盐含量的培养基:有White培养基等。此类培养基的共同特点是无机盐含量非常低, 为MS培养基的1/4左右,有机成分也很低。 3、MS、B5、N6、white培养基的特点 ①MS培养基的无机盐类浓度较高,尤其是铵盐和硝酸盐含量高,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组织 对营养元素的要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培养基。但它不适合生长缓慢、对无机盐类浓度要 求比较低的植物,尤其是不适合铵盐过高易发毒害的植物。 ②B培养基铵的含量比较低,在豆科植物上用得较多,也适用于木本植物 5 ③N培养基是在水稻、小麦以及其他植物的花粉和花药培养中被使用。其KNO和(NH)SO 6 3 4 2 4 含量较高,但不含元素钼。 ④White培养基是一种无机盐类浓度较低的培养基,pH为5.6,在一般植物组织培养中用途 也比较广泛,同时,它还非常适合于生根培养和幼胚的培养。 4 、培养基的配制的具体步骤: ① 取出母液并按顺序放好,并将有机营养物质贮存液溶化待用。将洁净的各种玻璃器皿如 量筒、烧杯、移液管、移液枪和玻璃棒等放在指定位置; ②取一只烧杯,放入1/3左右(配制培养基总量的1/3左右)纯水,将母液按顺序加入,并 不断搅拌; ③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待糖溶解后定容; ④将定容的培养基倒入容器中,加入琼脂,并加热使其完全溶解; ⑤调整pH,用预先配好的氢氧化钠或稀盐酸进行调整; ⑥将培养基分装倒培养器皿中,封好瓶口; ⑦灭菌,用高压锅灭菌 (121℃,15~20min)或过滤除菌; ⑧灭菌后待高压锅温度下降到50℃以下时,便可以取出、冷却凝固后待用。 5、外植体的选

文档评论(0)

182****35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