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及核心作者评测-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docx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及核心作者评测-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及核心作者评测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 ? 褚梦影 复调音乐理论在引入中国后逐渐发展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代音乐作品中更是常见,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颇多,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徐孟东先生在2018年发表《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思考》[1]一文,概括并介绍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以该篇论文为理论基础、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为分析工具,一方面根据发文总量分布趋势探讨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挖掘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给从事此类研究的学者予以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分析法 文献计量分析是以科研文献为研究对象,将文本信息量化,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科研文献的数理现象,进而分析探讨科学研究的某些特征与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2]本课题应用了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整合有关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2.研究工具——Cite Space Cite 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学院教授陈超美创立的可视化分析软件,目前在国内科研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音乐与舞蹈学科还未见有此类文章。Cite Space可将科研文献数据呈现出知识图谱的样式,让复杂的科研信息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直观地表达出来,还可进一步揭示图表中隐含的深层信息。本课题使用Cite Space5.8.R1(64-bit)版本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CNKI”)为数据库,从中搜索与复调音乐相关的期刊文献,检索条件如下: 1.检索词的选择 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在CNKI高级检索中输入主题词“复调”,继而从其右侧“相关词推荐”栏选择与复调相关词汇,依次输进主题栏,最终将检索词确定为“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 2.检索步骤 数据库选择“学术期刊”,检索项设为篇名“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ORKey“复调+对位+赋格+复对位+卡农+帕萨卡里亚+帕萨卡利亚”(“+”表示“或”),考虑到与研究的直接相关性,不使用扩展功能。此外,为保证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可靠性,以下操作需分别进行并整合,才能得到本课题研究所需数据:a,在来源类别中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3],检索时间不设限制;b,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时间不设起始年限,将结束年确定为1991年。文献最后检索日期为2021年8月13日,此后上传的文章不在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内。 在检索结果中进一步将学科类别设为“音乐与舞蹈学”,步骤a共得出384篇中文学术期刊,步骤b共有137篇。剔除会议纪要、音乐会综述、音乐创作等与本课题研究主题无关文献,保留1992—2021年338条数据,1957—1991年115条数据,整合1957—2021年453条数据并导出,另将导出的数据在Cite Space软件中进行去重操作(数据预处理),最后得到452篇有效文本,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一)我国学者对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的关注度 研究领域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时期学者对所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为使计量特征的数据来源更完整、更可靠,笔者制定了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年度发文总量与核心期刊发文总量分布双折线图(图1),通过比较得出中国复调音乐研究年度发文量的分布趋势。 图1: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研究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国内对于复调音乐的研究在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探索阶段(1957—1963):研究内容涉及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复调因素探讨、复调音乐写作及对赋格的介绍与应用。尔后受到政治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新的研究文论面世。 2.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9):从文献发表的数量上看,我国学者在1980—1999年间对于复调研究的关注度较前一阶段大幅上涨,且已有重要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另有部分学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创造出各种体裁类型的复调作品,为此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3.蓬勃发展阶段(2000—2021):这一时期的研究文论在数量上攀至顶峰,高至96篇,不仅体现出有更多学者从事此类研究,也体现出中国高水平人才在整体上的快速增长,国内科研风气呈现一片大好态势。2018年后,发文量开始逐渐减少,体现出在经历过急速膨胀后,该类研究增长速度进入缓和期,需要不断创新来推动复调音乐研究继续向前发展。 (二)主要研究热点 图2:Key共现网络分析图[4] 由上图可见,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