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docx

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分析 ? ? 佟 丽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我国音乐事业收获了长足的发展,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中国之前,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十分稀少,而有限的作品中却不乏一些处在世界顶尖水平的创作,发展至新中国成立20余年以来,古典艺术风格、浪漫主义风格逐步转变成一种发展潮流,民族音乐加和声也成为那一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主要演奏形式。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70年代,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钢琴曲,且大多源自“样板戏”旋律的改编。而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风格才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自世界发展层面来说,近现代钢琴作品不论是在创作风格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均收获了十足的发展成果。作为世界钢琴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钢琴作品在近现代中不断崭露头角,凭借其卓越的成就在世界钢琴作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对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发展 伴随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诸多口岸被迫开放,西方现代钢琴逐步以一种商品的形式流入中国。起初,钢琴在中国并不畅销。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洋人及在华洋人较少,同时教会及西洋学校设立也较为稀少;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依旧以自给自足为主,因而钢琴该种昂贵的乐器难以为当时人们所接受。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战争的胁迫下,使得中国国门全面打开,众多国家纷纷进入中国,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西方生活习惯均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华洋人、教会、西洋学校不断增多,也有越来越中国人选择走出国门。于此期间,钢琴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此背景下,中国钢琴音乐得以发展起步,涌现出一大批学者,他们起初向洋人学习,然后留洋深造,早期代表人物包括赵元任等,学成归国后为中国钢琴事业培育出大量的音乐人才,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不断发展。由于中国钢琴音乐根基不牢固,长期以来仅熟悉五声调式,因而对旋律的创作并非西方化手法,其特点主要为对民间音乐进行改编,或结合传统音乐开展改编,亦或基于西洋乐,依托中国色彩编曲方式开展二度创作,代表作包括《绣金匾》等;还有一项特点是对民间乐器的声音进行模仿,借助弹拨乐的模仿手法来对钢琴进行弹奏,并相继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演奏触键方法。这些特点的相同之处在于,借助新的乐器对原曲予以重新编排演绎,诸如经典作品《夕阳萧鼓》、《梅花三弄》等,经由重新编排调整后,所呈现的无论是韵律还是节奏,均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而这些经典作品的改编人员,诸如王建中、贺绿汀、丁善德、陈培勋等,他们在该种社会背景下脱颖而出,为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及特点 (一)中国近现代钢琴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1、民族风格及民间音调。钢琴乐器源自西方国家,但历经长期的发展磨合,俨然实现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充分相融。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由贺绿汀于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该种作品有着十分强烈的画面感,在评鉴该部作品过程中,受众如同能够感受一副动人的景象呈现在自身脑海中,创作者凭借其特有的创作手法开展创作,风格独特、鲜明,而该种创作手法是那一时期广大创作者十分推崇的艺术形式之一。贺绿汀曾经提到,作曲家即便无需一味地对西洋音乐进行模仿,但大量极具价值西方音乐理论依旧值得我们借鉴,用以建设新中国的借鉴。我国的音乐即便能够凸显东方民族精神,然而大不可被片面的民族意识所制约。这些观点在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在技法层面,创作者借鉴了作曲家巴赫“创意曲”的创作理念,均为第二声部五声性曲调的对位;在《牧童短笛》中部则对民间乐器竹笛吹奏进行了模仿,即便存在明显的模仿痕迹,然而该部作品实则是真实的、纯粹的。与此同时,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并未对纵向和声连接进行反复运用,而是借助旋律感极强的横向连接形式,一高一低两个单线条,跌宕起伏、相辅相成。表面上看似简单,然而在两条表现分明的旋律线中,尤为悠扬的强调为其添加了不少色彩,实现了对中国民族风格及民间音调的充分呈现,为受众描绘出一副宽阔明亮的东方美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2、复调线性风。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在创作层面有着多元丰富的风格、元素,复调风格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并扮演着尤为关键的角色。较为典型的代表作依旧是早期的复调曲《牧童短笛》。在贺绿汀众多作品中,鲜有完全的复调作品,而《牧童短笛》则是一个例外。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并非真正意义上民间音乐中的支声复调,也并非真正意义上西方音乐中的对比复调或者模仿复调,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结合音乐实际需求,对满足音乐创作理念的复调织体进行了灵活运用,依托挥洒自如的五声化旋律创作出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认证主体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