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96-2019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docx

DB3301T 0296-2019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07.040 A 78 浙 江 DB3301 省 杭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1/T 0296—2019 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 2019 - 10 - 23 发布 2019 - 11 - 23 实施 杭 州市 市场监 督 管理局 发 布 I DB3301/T 0296—2019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空间参考 2 5 结构化描述规则 2 6 编码规则 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统一地址属性结构表 5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统一地址分节和描述示例 6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校验码公式 7 参 考 文 献 8 II DB3301/T 0296—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共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共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杭州市基层治理综合指挥保障中心、杭州市地理信息 中心、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政法委员会、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 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 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江成器、张拥军、贾江涛、蒋国勇、汝虎、陈超益、朱晓燕、钟晨、焦超锋、朱文 军、刘斐、童兆国、谭成国、马汉杰、龚蔚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DB3301/T 0296—2019 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的空间参考、结构化描述规则、编码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的管理与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DB33/T 2156 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入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3/T 215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社会治理要素 社会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房、企、事、物和通讯等要素。 3.2 统一地址 对社会治理要素的地址名称和空间位置的表达形式进行规范,将相同地址的多个表述统一关联指向 到一个地址实体,标识和定位人们生产、生活等活动处所位置的文字描述。 3.3 统一地址代码 对统一地址赋予一串代码,只作为唯一标识,不具有其他内在含义。 3.4 网格 在社区 (行政村) 及其它特定区域划定的基层治理基本工作单元。 3.5 建筑物面 具有独立楼幢地址的建筑物对象投影面,是统一地址的空间载体。 3.6 楼幢地址 与建筑物面相对应的独立的建筑物地址描述。 3.7 户室地址 2 DB3301/T 0296—2019 属于楼幢内部一套或一个房间的地址描述。 4 空间参考 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 结构化描述规则 5.1 统一地址是由地名地址数据的相关属性组成,应包括: ——行政区域: [市][县 (市、区) ] [街道 (乡镇) ] [社区 (行政村) ]; ——基本区域限定物: [专业区][组][自然村][街路巷][小区 (院落) ] [建筑物]; ——局部点位置: [门址][楼址][单元][楼层][户室]。 5.2 结构化描述的组成部分有重复时,应去除重复部分。 示例:街路巷为文三路、门址为文三路15号时,描述为“文三路15号”。 5.3 统一地址属性应包括字段名、字段中文名、字段类型、约束条件、备注,统一地址属性结构表见 附录 A,统一地址分节和描述示例见附录 B。 6 编码规则 6.1 编码原则 6.1.1 唯一性 一个编码对象有且只有一个代码。 6.1.2 稳定性 代码应相对稳定,始终保持不变。 6.1.3 可扩充性 为增加新的编码对象而提供扩展空间。 6.1.4 关联性 一个编码对象可关联多个不同地址描述。 6.2 编码方法 6.2.1 基本要求 统一地址代码在网格代码的基础上扩展编制而成,分为楼幢地址代码和户室地址代码。 6.2.2 网格代码 6.2.2.1 网格代码采用 15 位代码, 由 6 位县 (市、区) 代码、3 位街道 (乡镇) 代码、3 位社区 (行 政村) 代码、3 位网格顺序号组成,网格代码结构示意图见图 1。 3 6位 3位 3位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