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灾害.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2、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位置。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3、地震的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1)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共分9个等级 <1级,超微震;1≤弱震或微震<3级;无感地震<3 级;3≤有感地震<5级;5≤中强震<6级; 6≤强震<7级; 破坏性地震≥5级;大地震≥7级;巨大地震≥8级。目前所测得的最大地震为8 .9 级(1960年5月22日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2)地震烈度: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等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2、火山地震;曾经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海拔2968米的默拉皮火山不断喷发。伴随着火山喷发,地震也一直持续不断。;;; (三)地震带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从世界范围看,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大西洋海岭地震带。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国家之一。; 我国主要地震带;(四)地震灾害;2、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别;物理性次生灾害: 1、地震火灾(1)炉火引起火灾。炉火由于地震震动,炉具倾倒、损坏,引起火灾。 (2)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 (3)化学制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 (4)高温高压生产工序的爆炸和燃烧。 (5)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 (6)烟囱损坏 2、毒气污染:(1)生产车间破坏、储存容器损坏(2)生产或使用时的失控造成。例如日本地震所引发出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3、传染性疾病(瘟疫):地震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得不到控制,引起传染病。 4、海啸:一般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沿岸、火山爆发引起海啸。 5、滑坡、泥石流:暴露在外面的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地震影响,在震动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汶川大地震就是发生在山区地带,伴随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Thank you;内容总结;一、地震的基本知识;2、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位置。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3、地震的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1)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共分9个等级 <1级,超微震;1≤弱震或微震<3级;无感地震<3 级;3≤有感地震<5级;5≤中强震<6级; 6≤强震<7级; 破坏性地震≥5级;大地震≥7级;巨大地震≥8级。目前所测得的最大地震为8 .9 级(1960年5月22日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2)地震烈度: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等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2、火山地震;曾经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海拔2968米的默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文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修改润色代笔文章撰写。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