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药物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及睑板腺功能评分分析.docx

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药物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及睑板腺功能评分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药物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及睑板腺功能评分分析 ? ? 毛建华 【Key】自行睑板腺按摩;翻眼镊睑板腺按摩术;干眼;治疗效果;睑板腺功能 干眼是眼科诊疗常见患者类型,以眼部干涩、痒、异物感为基础表现症状,可随干眼症状加剧导致视物时间缩短、视力清晰度下降的发生,严重者可伴有眼部明显刺痛、灼烧不适,影响眼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研究指出,现代生活方式变化所致电子屏观看时间延长、空气污染、熬夜及饮食结构变化是引发干眼的主要诱因类型,而部分患者或由眼部手术导致干眼的发生,故有效治疗干预干眼症状进展对患者眼部健康改善具有积极意义。睑板腺功能障碍作为干眼发病的一类根本性因素,或可在针对此问题实施按摩治疗后,经提升睑板腺功能以缓解干眼症状,但不同按摩方式或可导致最终治疗效果差异性[1-3]。因此,为分析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药物对干眼的治疗效果及睑板腺功能评分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诊干眼患者86例,经顺序编码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n=43,80眼)和观察组(n=43,79眼)。对照组(男/女,23/20),年龄19~75(47.08±4.12)岁,单左眼3例、单右眼3例,双眼37例;观察组(男/女,22/21),年龄18~75(46.89±4.09)岁,单左眼4例、单右眼3例,双眼36例。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原发性干眼检出者;(2)经专科确诊睑板腺发育正常者;(3)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眼部手术后干眼或病理性干眼者;(2)明确睑板腺先天发育异常者;(3)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1)药物治疗。患者均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4~6次/日,1~2次/滴。(2)自行睑板腺按摩。引导患者用非优势手向外牵拉眼角、固定上下眼睑,取优势手沿睑板腺线管走向,自鼻侧向颞侧轻轻按压睑板腺,3~5 min/次,2 次 / 日,连续4周后改为1次/日[4]。(3)翻眼镊睑板腺按摩术。即在平卧后,于患眼行表面麻醉后由眼科护士取翻眼镊夹住上、下睑缘进行挤压至睑板腺分泌物正常排出即可,其后取无菌棉签清除睑板腺分泌物即可,治疗首周为2次/日,次周起为1次/周[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睑板腺按摩法实施后治疗效果、睑板腺功能评分变化差异。(1)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标准为以单眼鼻侧、中间、颞侧各部位5个腺体分泌物排出情况进行测评,如挤压眼睑后可正常分泌排出物为0分,挤压后有3~4条腺体可正常分泌排出物为1分,挤压后有1~2条腺体可正常分泌排出物为2分,挤压后无腺体正常分泌排出物为3分,其后计算单眼评分总分,最高为9分,3分以下为正常。(2)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标准:如分泌物为清亮、透明液体为0分,浑浊液体为1分,浑浊颗粒状分泌物为2分,牙膏状浓稠分泌物为3分。(3)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采用泪液分泌实验检测。(4)疗效判定指标。显效为治疗后单眼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3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为0分,且BUT、泪膜破裂时间复常;有效为治疗后单眼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为3~6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为1~2分,且BUT、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增加;无效为未达上述判定指标要求者。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25.0统計学软件分析。取(x—±s)表示连续性变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取(n,%)表示定性资料,行χ2、秩和检验。当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睑板腺功能评分对比 就诊当日,患者睑板腺功能评分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患者睑板腺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4周、8周时复查所得睑板腺排出能力(4.36±0.75)分、(3.12±0.41)分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0.97±0.21)分、(0.31±0.15)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对比 就诊时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测评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时复查所得BUT(6.74±1.35)s、(9.75±1.86)s及SIT(9.87±2.03) mm/5min、(13.08±2.54)mm/5min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8周时治疗总有效率(96.20%)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泪膜破裂时间占比比较 观察组治疗8周时泪膜破裂时间为5~10 s(62.03%)、>10 s(24.05%)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53.75%,17.50%),差异显著(P<0.05),见表4

文档评论(0)

永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共同成长!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