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docVIP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第1页 共6页 1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确凿( zuò ) 哽咽(gěng) 蟋蟀( shuāi ) 锲而不舍(qì) B.祈祷(qǐ) 踱步(dù) 炽痛 (chì) 鲜为人知(xiān) C.云鬓(bīn) 书塾( shú ) 可汗 (kéhàn) 肿胀(zhǒng zhàng) D.哺育(pǔ) 骊歌(lì) 胡骑(jì) 人迹罕至(hǎ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菜畦 渲闹 臃肿 人声鼎沸 B.懊诲 蝉蜕 丑陋 来势凶凶 C.讪笑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 3、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 ) (2分) A.借旁近与之 B. 卒之为众人 C.余闻之也久 D. 传一乡秀才观之 4、下列句子说法最委婉的一项是?(???????)????(2分)   ? A、怎么不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借给我用? ??????B、快把你的《现代汉语词典》借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现代汉语词典》借给我用? ??????D、你能把《现代汉语词典》借给我用吗? 5、选择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族的人为主旨。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译文: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去看望。?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士别三日,就应当用新眼光看待。 ?????D、邑人奇之。?????????????????????? ??译文:邻居都很奇怪他。 6、“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3分) 例句:参天大树固然顶天立地,但是,却取代不了小草的清葱漫野。 仿句: 。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PAGE 第2页 共6页 1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⑴于舅家见之 ⑵指物作诗立就 ⑶不能称前时之闻 ⑷泯然众人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C.邑人奇之 D.贤于材人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2分)

文档评论(0)

lsoxvx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