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易知 第三章 罕有其匹的中国史学.pptx

国学易知 第三章 罕有其匹的中国史学.pptx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和“经学”与“诸子学”一样,传统的“史学”同样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史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道德、文化及国运之本。中国是一个史学高度发达的国度,梁启超曾经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第一节“廿四史”的前奏:先秦史学;东汉班彪、班固父子认为早在传说中的唐尧虞舜的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这是中国史学的开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史学起源于黄帝之时。《隋书?经籍志》认为中国历史上完善的左右史制度在夏朝以前就已经确立。 商周甲骨文、金文时代,已经有了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史官,他们常参与祭祝﹑卜筮等活动。西周时代,史官的宗教性削弱,人文性增强,逐渐演变为朝廷的职事官,东周的春秋时期,更是演化为详细的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最初的史籍是口述历史,没有文字的记载,但也有一些通过口耳相传曲折地延续下来,保留在许多与上古神话传说相关的书籍或材料中,如《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孟子》《国语》《韩非子》《庄子》《管子》《商君书》《淮南子》《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山海经》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内容,部分保存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中,但多为零章短简,还没有形成较长篇幅的专著。《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广泛记叙了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一)《尚书》;(二)《春秋》;(三)《左传》;(四)《国语》《战国策》及其他著作;《战国策》,又称《国策》《短长书》,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互相辩难的言论记载,西汉刘向整理编定为33篇,定名为《战国策》,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记事,源自上古的“记事体”,也是继《国语》之后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时间上也刚好可以上承《国语》——上起公元前490年晋国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谋刺秦始皇。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是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因为所记之人大多为纵横家的言行,因此文笔恣肆,写人传神,非常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对我国后世的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逸周书》古人认为是孔子所编《尚书?周书》的逸篇。其中多为战国人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世本》成书于战国末年,分《帝系》《纪》《王侯谱》《世家》《大夫谱》《传》《氏姓》《谥法》等15篇,记载自黄帝至战国间的帝王世系、诸侯年谱、卿大夫世系及他们的主要事迹,对后世的纪传体有一定的影响。 《晏子春秋》是战国时托名齐景公国相晏婴之作,反映了齐国的史事及政治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被盗墓者从魏国安釐王墓中发掘而出。它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五)《吕氏春秋》;汉代以后的历代统治实际上都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的互补为用,《吕氏春秋》是最早透露这种统治思想结构的萌芽。它是研究先秦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从文章学的角度说,《吕氏春秋》也是成功的典范。《吕氏春秋》全书结构完备、体例清晰、篇章整饬,不少文章明朗犀利,将故事、譬喻、议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相当地位。;第二节 中国正史的奠基作:“前四史”;所谓“前四史”,是指按照所记时代的顺序排列的四部史书,具体为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时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从著作产生的先后看,《三国志》早于《后汉书》。 《史记》在体例上有首创之功,且以文笔见长。《汉书》文字略显质朴,但记事详尽。《汉书》《后汉书》都取消了“世家体例”,范晔的文笔同样出众。陈寿的《三国志》在后世被小说吸纳改造为《三国演义》。;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是著名的学者,有《论六家要旨》传世。修撰通史,就是司马谈生前的愿望。 《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省称“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魏晋时期开始,“史记”由通名逐渐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名。;(二)《史记》;本纪;表;④ 《秦楚之际月表》:起自陈胜吴广起义,终于刘邦称帝建汉朝,展示的是天下为什么一统的道理; ⑤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从汉高祖元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展示的是拥护“大一统”、反对分裂的意图; ⑥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汉高祖开国功臣分封、撤销等过程为主,展示的是诸侯兴衰的历史借鉴; ⑦ 《惠景间侯者年表》:记录汉惠帝、汉景帝间93个侯国的存亡兴废情况,展示的主旨仍是维护大

文档评论(0)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