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诸王封爵时间考释.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太平天国诸王封爵时间考释 新中国成立14年后,太平天国封了数千名骑士。现在有200多名读者。这些授王爵者多系太平天国的栋梁和骨干人物,与天国兴衰关系极大。可是由于太平天国后期体制盘根错节、机构架床迭铺,加之原始文献档案的缺乏和不足,早自太平天国时期和沦亡未久,有关记述就极为混乱;诸王除少数显要者的封期,有确切文字可查核证实,其为数颇多的王爵封期,却因鲜于记实,无案可查,这与今天治史者带来诸多不便,以至鲁鱼亥豕误植颇多。本文就诸王封爵日期,试作粗浅的考释,以求正于前辈和读者。 太平天国是正在走上殖民地初期的中国农民政权,它必然受到封建主义统治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政治体制上,讲究列朝列代的封爵制度,高级领导人员尤其热衷于裂土封王。洪秀全、冯云山于《周礼》等典章略知其要,对中国历史不甚了了,而蓄意模仿。在桂平与杨秀清、肖朝贵等相结识,皆称是上帝(天父)的子婿,为赎世人罪恶,降临人间;他们彼此关系被说成是上帝安排,此中已隐伏君临天下。1851年3月,洪秀全以“天父次子”被拥戴为天王,1851年10月,在广西永安州(蒙山)健全政教合一的体制,封赐王爵顺理成章,就只能与所谓上帝在凡间的五子一婿,即天王“诸弟妹”:杨秀清东王、肖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正北王,似乎分辖中国四疆,天王又辅翼天朝的翼王石达开,乃跸居中州省。 1853年3月,洪秀全定鼎金陵(天京)始,为遵行非天父诸子不得封王例,故在封王爵的军师、主将和六官丞相间,特设立侯爵。丞相有大功者可升天侯,但封天侯者,永远不得再升(授)主将、军师,盖后者乃杨韦石等终身职务,故肖冯虽早已战死,仍用其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云云。1854年5月,因扩大北伐和西征的战果,需要统帅大员,封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但两人虽贵为王爵,却因未兼任主将(此时在紫荆山所设之五军主将,仅石达开用左军主将名义,余因任军师而开缺),其权如旧,形似虚封。1855年,杨秀清仍以不愿他人为王故,废黜燕、豫王爵,改设为顶天燕、护天豫。天京政府有誓不封王之说。 1856年天京政府内讧后,石达开返回都城,合朝文武官员喜其义气,拥戴为义王,尔后洪秀全还铸义王金牌赐与。1858年颁行的“历书”亦有“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石”字样,虽然石达开始终未接受,但义王爵位在天京、皖南是盛行一时的;这是受下级拥戴的第二个王(第一个王是天王)。 这一时期,太平天国王爵及其封爵日期是清楚的。 1856年天京政府内讧和尔后的石达开远征,论史者多以为系太平天国走下坡路起点,这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在1861年安庆失陷前的三五年间,太平天国还储存有初起时的雄风,表现在封王爵,也有一个过程。“起初是有大功才封王,到后来就乱了,由广东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昭王黄文英自述》)。李秀成更有细致描绘,“自此之后,日封日多,封这有功之人,又思那个前劳之不服,故而尽乱封之,不问何人,有人保者俱准,司任保官之部,得私肥己,故而保之。有些有银两者,欲为作乐者,用两到部,而又保之。无功偷闲之人,各又封王,外带兵之将,日夜勤劳之人,观之不忿”(《李秀成自述》),可见洪秀全和天京政府在封王过程里,作过多番设计,曾力求防止弊端,可是尾大不掉,难以自解。“其后王封日滥,无以励功,于是加锡名号,司封之贼,又往往以名为戏”(《磷血丛钞》)。封王愈多,制度愈乱,“天朝的事,越做越坏”(《明王黄文英自述》),这种黯兮惨悴的迹象,随之天国衰败,更为明晰,现将后期封王按时期、性质和地区划为若干条,进行考释: (一)“有大功才封王” 1857年初,石达开留京执政,办事遵循制度,人心开始振奋,太平天国逐渐恢复元气;石达开赏罚分明,他自己就没有进爵升级(仅由左军主将改授通军主将,未任军师)。同年5月,天王带头破例,政出私门,排斥所谓天父留在小天堂的唯一“小兄弟”,而加爵两个颟顸、又无才情的哥哥: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并授以军国重任,开始以人世间的血统替代多年宣传、并写入《天命诏旨书》等法定文书里“上帝”所安排的座位。他封同胞兄长为王,是逼使石达开远征的主要原因。一个月后,石达开离京赴安庆,同年12月,洪秀全出于无奈,黜去安王福王,改设天安、天福两爵,位在天燕、天豫之上,仅在王爵之下。1858年初,重要官员最高莫过于安、福,如陈玉成(成天安)、蒙得恩(赞天安)、韦俊(定天福)、李世贤(侍天福)。洪秀全因循前例,“王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表示不再封王,但为了勉励将帅,在重设五军主将时,对兼及有正副掌率官级者,不得不隆加其位,赐称号为千岁,如蒙得恩任中军主将,“升正掌率二千岁,爵同王位”(《蒙时雍家书》)。由此可见,王爵必称为千岁,但赐称千岁者未必封王,盖为封王爵前声。此时此际,天王虽不顾封王与众,但趋向自明,赐称千岁必然导致分封王爵。 1859年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