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特定信息理解与概括专练(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一本通(全国通用).docx

古代诗歌特定信息理解与概括专练(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精讲精练一本通(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特定信息理解与概括专练(解析版) 姓名: 分数: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3、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4、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初赴明州 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注:明州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四征”指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 B. 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 C. 本诗第三、四两句对仗工整,浓缩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 D. “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 6、本诗写于作者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出知明州之时。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蹙驴③嘶。 注:①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忆起与弟苏辙曾寄宿僧舍之情境。②老僧:即指奉闲高僧。③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 B. 本词的首联与颔联以雪泥、鸿爪做比喻,引发词人的议论,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 C. 颈联写僧死成新塔,旧题不可见,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D. 尾联与“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 8、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论此诗:“前四句意境恣逸(放纵超逸),则东坡本色。”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①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①王自中,字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 B.二人昔日志同道合,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C.三、四句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正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 D.最后两句既为王道甫怀才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