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长乐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模拟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长乐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测模拟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意蕴的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学者(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简单一点也可以说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就是从汤显祖那里继承下来的。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这个“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不同。它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汤显祖自己说,他讲的“情”一方面和“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对立,一方面和“法”(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社会习惯)相对立。他认为“情”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用“理”和“法”去限制它、扼杀它。所以,汤显祖的审美理想就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汤显祖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种类型:“有情之天下”、“有法之天下”。他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是春天:所以追求春天就成了贯穿汤显祖全部作品的主旋律。《牡丹亭·还魂记》塑造了一个“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剧中的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是寻找春天。但是现实社会不是“有情之天下”而是“有法之天下”,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要“因情成梦”,更进一步又“因梦成戏”。他的戏剧作品就是他的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表现。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曹雪芹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是“孽海情天”。大观园也是一个女儿国(除了贾宝玉),是一个“有情之天下”。大家读《红楼梦》都记得,第六十三回写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大观园的少女们聚在怡红院内为宝玉做寿,喝酒,行酒令,唱小曲,最后都喝醉了,横七竖八睡了一地。那是一个春天的世界,是美的世界,那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歌颂。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小说写宝玉在梦中游历“太虚幻境”时曾想到:“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去了家也愿意。”现在搬进大观园,可以说是实现了宝玉的愿望,所以他“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大观园是他的理想世界。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的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晴雯因为长得美,所以被迫害致死)。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为了表现这个悲剧性的主题,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有情人的典型。最突出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等等。中国小说最后都喜欢有一个“榜”(《封神榜》、《西游记》)。据脂砚斋的批语说,《红楼梦》最后有个“情榜”,就是对每个人都用“情”这个标准来评价一下。林黛玉的评语是“情情”,贾宝玉的评语是“情不情”。这两个人都是有

文档评论(0)

贤老师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欢迎下载

认证主体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