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书籍解读分享—《人生的底气》.pdf

社群书籍解读分享—《人生的底气》.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群书籍解读分享 《人生的底气》第二章:人生的节奏。 说到人生的节奏,生存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 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和我一样处于焦躁 不安的状态,人生的节奏早已被打乱。但是如果能静下心来 看完这本书,或许你会改变很多。 那么,樊登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人生的节奏是什么呢?我 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遵从自然规律,才能万事畅达。 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规律。如 果不知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会理解其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古人常说 “尊重天道,敬畏自然”,本意就是遵循规律, 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社会,如果做了违背规律的事,都很 难有好的结果。 这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他是不敢欺骗老天爷的,他不 能手里拿着种子假装在地里撒撒,就说 “我撒过了,你赶紧 让庄稼长出来吧”,然后回到家等秋天收获。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违背了自然规律。 作为古代大儒的孟子,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在梁襄王向 他请教天下一统的根本时,他告诉梁襄王:“不喜欢杀人的 人,就能统一天下。” 孟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在当时其实是有违国君所理 解的常识的。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在努 力加强自己的军备力量,四处征兵、讨伐,尽可能多地杀掉 别国的人,才可能让自己力量强大,从而获得一块立足之地。 而孟子竟说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一统天下,显然这与当时各 个国家的主张是不一致的。毕竟在当时,你不杀人就代表没 能力,镇不住人,这样谁会跟着你干呀? 孟子所要表述的,既是自然规律的问题,也是人生规律 的问题。就像你在地里种下禾苗一样,如果七八月间天不下 雨,禾苗就枯槁了。这时要是下一场大雨,禾苗很快就能焕 发生机,任谁都挡不住它的长势,因为这遵从了自然规律。 而当时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突然出现一 个不嗜杀的国君,全天下的老百姓肯定都会等着他来营救自 己。老百姓一旦归附于这个人,那就像瀑布的水倾泻下来一 样,这股强大的力量谁能挡得住呢? 这才是孟子真正要传达的观点。 这个世界有两种规律,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社会规 律。比如说,我打败了你,你的领地被我占有了,短期来看, 这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一定是自然规律在 起作用。 就拿秦始皇统一六国来说,秦始皇是个嗜杀之人,杀了 很多人,灭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国。表面看,这是以 武力、嗜杀实现了“定于一”,似乎与孟子的观点相左。然 而如此强大的秦国,却仅仅维持15年就被灭亡了,最终让 天下安定下来的是汉朝。汉朝只在开国阶段打了一段时间仗, 到文景之治时便开始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再打仗。所以你会 发现,在文景之治之后,汉朝的所有斗争基本都限制在朝廷 之内,对老百姓影响很小,这才是真正的 “定于一”。 那么汉朝的好日子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是到汉武帝 之后结束的,因为汉武帝不但好大喜功,还有一个极大的缺 点——杀人成性,大臣犯一点小错,他直接就将其处死,毫 不留情。在这种状况下,汉朝最终走向灭亡也就成为自然而 然的事了。 人的一生往往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合来说,社会规律会在短期内起作用,如果我们把时间拉 得足够长的话,最终真正起作用的永远是自然规律。 人遵循了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就会万事畅达;否则, 就会受到惩罚,这种惩罚也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 是天灾,实际是人祸。 其次从个人的方面来说为人要懂得扩充 “四端” 现在是一个网红经济时代,虽然 “网红”这个词颇有争 议,但我看到很多网红都在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分享自己的 各种知识和经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不过,也有 一些网红,为了“红”简直不择手段,对着镜头进行各种低 俗的表演,通过各种怪力乱神成名,这到最后伤害的一定还 是自己。因为这些行为已经让你丢失了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结果一定是不好看的。 孟子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四端”。其中的“端”,就是萌 芽、发端、基础的意思,孟子对这 “四端”的解释是:“恻 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恻隐之心是仁的 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起点,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 心是智的初始。 一个人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像身体有了四肢 一

文档评论(0)

fdngbs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