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读 : 对人的判断是一门艺术.docx

管理者必读 : 对人的判断是一门艺术.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管理者必读?: 对人的判断是一门艺术 好的管理者不是选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如果用不出来,原因一般都出在老板这一边:老板不信任,老板不授权,老板粗心大意,老板给自己留后路等等。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家领导力发展的最核心逻辑是四个字: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照镜子,老板从别的老板、领教和专家那里得到关于自己行为的最真实的反馈;第二个维度是接生婆,老板在别的老板、领教和专家的帮助下,自己找到当前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案;第三个维度是陀螺仪,老板在别的老板、领教和专家的帮忙下,校正自己的方向,回归初心,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战略漂移和机会主义。 真正要做到反求诸己,老板首先要有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次,老板要自我悦纳(self-compassion),要接受自己的短处,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自己与自己较劲;最后,才是自我管理(self-discipline),自己不懂就不要装懂,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放手交给别人去做,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三步看起来简单,每一步要做到,都不知要掉多少层皮! 缺少真正顶用的管理者,几乎是所有老板最头疼的事。如果问老板们:他们对自己的管理层满意吗?相信他们大都会说:“别看工资表上的人挺多,但真正顶用的没几个。” 员工是冲着企业来的,但是能留下来发展成为好的员工,则是因为有好的管理者。顶用的管理者一定会培养出一群能干的员工;相反,不顶用的管理者手下一定是庸才居多。 选人为何多失败 于是,摆在天下老板面前的共同难题是,怎么寻找顶用的管理者?通常情况下,无非是两个: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内部培养,然后择优选用。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个“择优选用”上,不论用多少相面先生和多么科学的评估方法,选出来的人都不一定合乎企业的需求。美国管理界有统计显示,空降CEO的失败率是70%,内部提拔的CEO失败率虽然低一些,但也是足以让老板们心惊胆战的40%。 难怪韦尔奇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一生中最难的决策(注:不是最难的之一)就是为GE选择我的接班人。”GE用了整整三年,在三个候选人中最后决定用伊梅尔特。 有人一定会问:这三个候选人都是GE内部的,按说韦尔奇对他们可都了如指掌,为什么选择依然如此之难? 这就是企业管理的最难和最关键的地方——对人的判断。对人的判断是艺术,不是科学! 好的管理者为什么这样难找 管理企业是门实践的艺术。就像弹钢琴,读再多琴谱,上再多钢琴课,看再多的演奏,不亲自动手弹永远不会。这就是很多专业和行业都很对口的人,当被委以管理职位时很快被淘汰下来。 因为管理者的通用性差。不像合格的医生、电工、飞行员、泥瓦匠可以在全世界任职,成功的管理者则无迹可循。比如让任正非去接管百度,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让王石去管理SOHO,也不见得玩得转。 人尽管有共性,但恰恰是人的个性才形成了不同的人。企业也是如此。管理是个绝对“因人施管”的活。老板们经常会发现,一个被所有人都看好,年龄、经历、学历、专业人品都优胜的候选人,可是一上岗愣是不顶用;一个很不起眼,甚至有明显毛病的非候选人居然能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业绩。 更让老板们担心的是:不仅不同管理者之间不能通用,就是管理者本人,昨天的成功都不能保证今天还会成功。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曾兢兢业业、能征善战的管理者,今天也许变得马马虎虎、缩手缩脚,整个成了另一个人。原来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会变,爱情谈不顺都会影响管理者的表现。 于是,老板们在选择管理者时永远战战兢兢,生怕走了一个狼,来了一个猴。要知道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心脏,任何组织都经不起频繁的心脏手术。在我任香港华润创业执行董事的十几年间,我亲自为14个企业挑选过总经理。其中有几次选错过,不仅使公司的业务和团队大伤元气,也让我自己处于走投无路、夜不能寐的崩溃状态。 顶用的管理者是“用”出来的 后来,随着我选择和使用管理者的经历越来越多,我逐渐明白了“伯乐选马”纯粹是个现代人演绎的神,天下就没有能把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看准的伯乐。选人的对错往往同用人的对错分不开,而且后者更重要。因此与其说选对了人,还不如说是日后用对了人。 人是最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在一个好的老板手下,一般的管理者也会越干越能干;在一个差的老板手下,优秀的管理者也会越来越平庸。如同烧砖,本来是好坯子,可是火候不当,就会烧成次品。 后来我到北大教书,在同很多当老板的学生交流时发现:大多数老板在选人的问题上都走过同我当初一样的弯路。一旦曾经被寄以很大希望的管理层,当表现大跌眼镜时,老板往往认为选错了人,而不是用错了。所以经常会听到类似的经验型总结:“以后不能再用这种满嘴流程、文化的假洋鬼子了。”或者“以后一定要选大学本科的毕业生。”接着,老板们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担着更大的心,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选人。 为什么大多数老板们没有意识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