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湿疹.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触性皮炎湿疹; 由于接触了某种物质而在皮肤粘膜 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 应,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 坏死。;病 因 1 原发性刺激物:直接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特点:1.任何人均可发病。2. 无一定潜伏期。3.皮损局限,界清。4.皮损易消退。 ;变态反应物:仅使少数过敏体质者发病 致敏物:动物(皮、毛、羽、毒素)、 植物(漆树、荨麻、除虫菊)、 化学性(镍、铬、外用药、化妆 品、农药、化纤制品、 洗涤剂等)。;2020/11/3;发病机制: 为IV型变态反应。 ; 临 床 表 现: 急性接触性皮炎 1 接触史:有接触外因史。 2 潜伏期:原发性刺激物引起的常在数分 —数小时内发病。 变态反应物引起的:多在初次 接 触4日后,再接触后24h~48h 内发病。;3皮损特点:起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 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 水疱、大疱以至坏死、溃疡。 4自觉症状:灼痒或灼痛。 5 转归:去除病因,对症处理,1-2W内痊愈, 留暂时性色沉。;2020/11/3;2020/11/3;2020/11/3;2020/11/3;亚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 多由病因不及时发现,交叉过敏、多价 过敏,治疗不当,反复发作所致或长期 反复接触发病。 特点: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或局部 呈慢性改变,增生肥厚或苔藓样变。 ;2020/11/3;2020/11/3;2020/11/3;特 殊 类 型: 1 尿布皮炎:多见于婴儿, 好发部位:会阴、臀部、腹股沟、腹部。 皮损为大片潮红斑片、斑丘疹、丘疹, 境界清。 ;2020/11/3;2020/11/3;2 漆性皮炎:多见于外露部位:手臂、面 部为主,皮损为红斑,小丘疹、 丘疱疹、水疱、大疱,瘙痒灼热。 3 化妆品皮炎:轻者:红斑、小丘疹、丘疱 疹,局限性,重者泛发。;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验。;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治 疗: 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对症处理。 全身用药:抗组胺药。 局部处理: 急性:红斑显著——炉甘石洗剂; 渗液多——3%硼酸;亚急性: 少量渗液——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 无渗液——糖皮质激素霜剂; 感染——新霉素、莫匹罗星。 慢性——软膏。 避免再接触致敏原,防复发。;护理措施: 避免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质。 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抓、烫、辛辣食物、酒类、易致敏药物等。 间歇性冷湿敷,降低瘙痒、灼热感。 分散病人对痒注意力,适量使用止痒外用药。 注意皮肤清洁,防继发感染。 提供心理支持。;湿 疹; 一种对称发生的具有多形性皮疹 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 作的皮肤炎症。;病因:复杂, 常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过敏体质是本病的主要因素,与遗传 有关,随年龄、环境而变,精神、内 分泌、代谢、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灶 等与本病有关。 外因: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化妆品、 肥皂等与本病有关。;机 制: 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临 床 表 现: 按发病过程和皮损表现分 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急 性 湿 疹: 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 外阴、 肛周等处,可泛发全身。;皮损特点:发病迅速,对称分布, 为多形性:初为红斑基础上针头至绿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