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二)了解课文各段内容,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三)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播放阅兵式录像片断,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片断) 同学们听见什么? “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就是我们课文的题目。 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指导“鼎”的写法 2、教师相机穿插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背景,并提出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参加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什么要发表这个讲话?引出演讲稿 新授:读课文,列提纲,小结方法 1、《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的即兴演讲,但条理十分清楚,论述十分精彩,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道理? 2、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3、引导学生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研读第二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 1、初步认识“引证法”并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 2、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感情 3、体会“例证法”意义,并通过观看张思德图片,使“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形象化 4指导朗读 自读三四段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运用所学方法写感言,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2、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板书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引用论证 意义不同-----------对比论证 不怕批评 举例论证 互帮互助 学情分析---为人民服务 1、知识经验储备 单独从知识学习上来看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自学能够初步解决教材中的基本字词问题,但议论文是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张思德的资料及影片,并组织学生观看阅兵仪式,初步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做了了解,所以学习课文来比较容易一些。 2、思维误区与障碍 第一是学生对资料和口号比较感兴趣,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记忆也可以,存在的误区是说明文与议论文方法混淆。学习本课的障碍是本文时代已久远,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学习时很难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 效果分析—为人民服务 课堂目标 1、目标定位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授课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目标关注了学生差异。 2、目标告知清楚:学习前对学生将目标告知清楚,表述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适切、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呈现合理。 2、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恰当;教学任务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素养 1、教态自然大方,态度温和,语言幽默,师生交流顺畅,上课规范,应变自如;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教学过程 1、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凸显多媒体设备的优势。 2、反映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探索,所采用教学方法、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匹配协调,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突破。 3、教学流程清晰、容量适当、环节高效;能够灵活、恰当地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成问题反馈及时,评价恰当;知识拓展合理,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教学效果 1、教师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达成三维目标。 课后反思----为人民服务 一、反思成功之处: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学生为何对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简单地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读---想---谈”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教师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功课时,教师才去调兵遣将帮助他。这种模式营造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学习的成功,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