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技术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瘫的中医技术治疗 培训目标 掌握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针灸治疗。 一、概述 面瘫是以口角歪斜于一侧、目不能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相当于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 临床特点: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 二、病因病机 病位在经筋,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出现?(wai)僻。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 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是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三、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做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中枢性面瘫鉴别 五、辨证要点 (一)病因辨证 1.风寒证:口眼歪斜,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口眼歪斜,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二)经络辨证 眼部肌肉(上组表情肌)症状主要归属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病证,面部(下组表情肌)症状可归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筋病证。 六、治疗 (一)基本治疗 1.治法:疏通经络 2.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太阳、翳风、颧髎、下关、合谷(健侧) 3.刺灸方法:面部穴位取患侧,地仓、颊车、太阳、颧髎采用透穴法(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其余穴位合谷、翳风、下关采用常规针刺。 六、治疗 急性期:匀速进出针,面部穴位浅刺,用平补平泻法,轻度刺激,针刺深度0.1-0.3寸,留针30分钟,留针过程中不行针; 恢复期、后遗症期为匀速进出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留针30分钟,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六、治疗 辨证加减: 肝阳暴亢证;加太冲、太溪,捻转泻法; 风痰阻络证:加丰隆、合谷,提插泻法; 痰热腑实证:加行间、丰隆,捻转泻法; 气虚血瘀证:加气海、血海,气海施捻转补法,血海施提插泻法; 阴虚风动证:加太溪、风池,提插补法。 六、治疗 4.配穴: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歪斜加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后遗症期:加足三里。

文档评论(0)

migo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主任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副主任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