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第3章-易考点(精选).doc

《护士资格》第3章-易考点(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概述 1.慢性胃炎主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Hp)。 2.慢性胃炎最可靠的确诊方法:胃镜检查。 3.自身免疫性胃炎血清促胃液素水平明显增高。 4.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常应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6.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还可用吗丁林或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应在饭前服用。 慢性胃炎饮食护理 1.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 2.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 3.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消化性溃疡概述 1.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胃酸分泌过多。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幽门螺杆菌。 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上腹痛。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区别要点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1.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2.穿孔,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腹部剧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3.幽门梗阻: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宿食。 4.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 5.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有刀割样疼痛,腹膜刺激症状;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有呕血,黑便,休克表现;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有呕吐宿食,可见蠕动波等。上腹部空腹振水音、胃蠕动波以及空腹抽出胃液量>200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联治疗。 2.抑制胃内酸度的药物 (1)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主要副反应为乏力、头昏、嗜睡和腹泻。 (2)质子泵阻滞剂: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离子的最后环节H离子、K离子、ATP酶(质子泵),减少了胃酸分泌。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3)制酸剂:使胃内酸度降低,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铝碳酸镁等。 3.保护黏膜的药物包括枸橼酸铋钾、硫糖铝、前列腺素类药物。 4.胃大部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用于胃溃疡的治疗,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和用药要点 1.嘱病人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溃疡活动期病人每天可进餐5~6顿。 2.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为主,应以面食为主食,或软饭、米粥。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如油煎食物、浓茶、咖啡、辛辣调味品等。两餐之间可给适量的脱脂牛奶,但不宜多饮。 3.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如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同时服用;抗碱能药及胃动力药如吗丁林、胆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1.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症状表现:腹泻,粪便呈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感觉(为直肠炎症刺激所致)。轻度、中度腹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排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 2.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如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应警惕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的发生。 3.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首选药物:柳氮磺吡啶。 小儿腹泻概述 1.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 2.小儿腹泻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3.轻型腹泻的大便特点为: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重型腹泻的大便特点为: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不同程度小儿脱水区分要点 不同性质的小儿脱水区分要点 ? 小儿脱水补液 1.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成分为:氯化钠2.6g,枸缘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之,总渗透压为245mOsm/L。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2.补液的原则为: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批输入液体。 3.输液种类(定性):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1/4张钠液。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常用混合溶液的张力计算 5.如何确定输液速度(定速):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6.补液总量为: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7.补液合理的表现:3~4小时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若24小时患儿皮肤弹性及前囟、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

文档评论(0)

16531030673cba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