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初探-《科技智囊》(2011年1期).docx

  • 0
  • 0
  • 约2.57千字
  • 约 20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初探-《科技智囊》(2011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初探 作者:江光华 来源:《科技智囊》2011年第01期 温家宝总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强调指出:“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合理的投入结构、理想的投入绩效以及政策环境的强力支持。有效的财政投入机制的建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保证。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依据及框架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既给公众提供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维持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与条件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从学科领域来说,公共文化服务是与文化产业相对应,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服务。它涵盖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出版、报刊、演出、文物、社会图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诸多文化领域,与实行市场化、产业化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构成国家文化建设的完整内容。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因此,政府财政资助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需要,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二是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很强的外部收益性,其供应存在“市场失灵”;三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一直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资助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受财政支出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和机制去运行,才能提高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全体公民享受到公益、公平、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的思路和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针对公共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确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和原则,不断提高文化机构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公益性目标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文化服务区别于一般市场经营性文化服务的本质特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供应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问题,但社会对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又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因此,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以公益性为首要追求目标,始终强调公益性,把公共利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考虑位置。通过财政保障,采取政府拨款、购买、补贴、配送等方式,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公众提供。 公平性目标 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应坚持公平性,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从法律的角度说,文化权利是人人都应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而文化权利的核心则是公平性。人们不但要有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而且要有平等接触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但是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供给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地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的不均衡,出现了中西部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于城市以及贫困阶层的文化边缘化等现象。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公平性作为其追求目标之一,打破文化在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缩小文化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和阶层差异,实现全国各地的均衡发展,保证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落到实处,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惠及全民。 满意度目标 公众的满意度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和体系的完善程度。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一项文化服务或一个文化活动绩效评估的最直接办法,就是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公众的满意度。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是社会公众,目标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大公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时关注民众的需求,反映民众的意见,为民众提供便捷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