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6期).docx

  • 0
  • 0
  • 约1.6千字
  • 约 1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作者:冯朝亮 潘晨璟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6期 摘 要:因专业应用能力不强而影响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是目前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树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通过调整培养计划和系列教改措施,强化专业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68-03 有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等现象,根本上源于专业教育中错位的教育理念,即倾向于将专业教育理解为以学科知识分类为基础的“学科(术)性”教育,而不是以社会职业分类体系为依据的“专门职业人”教育[1]。这一预设性理念是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专业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阶段,应该建立以职业本位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就社会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来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学科重建,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重建的过程,也是专业人才社会认可重建的过程。在专业人才培养高度市场化的今天,各个专业都希望在就业市场和职业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面向职业生涯已成为很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宗旨。随着开设社会学专业高校越来越多,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培养体系,但决定社会学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还在于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和职业体系中的竞争力。对这一点,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学毕业生比专业教师更有发言权。为此,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评价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应用型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教改思路。 一、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本研究的以某大学社会学专业2005—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班级QQ群发出电子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79.3%。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1.4%,女生占58.6%;2005—2008届毕业生占46.8%,2009—2012届毕业生占53.2%;大学毕业后未读研者占88.3%,讀研者占11.7%,样本结构基本与毕业生总体构成相一致。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对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前者主要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和职业认知,后者主要考察毕业生结合工作经验对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看法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 1.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据调查发现,只有6.3%的毕业生认为现在的工作与社会学专业对口,而认为与社会学有一点关系或完全无关的比例分别为33.3%和41.4%,不好判断的为18%。结合社会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在被视为专业对口的领域,如各类学校、政府机构、城乡社区、市场调查或咨询机构、传媒或策划机构、NGO组织等单位工作的累加比例为40.5%,在其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就职的比例为51.4%,自雇或待业比例为8.1%。此外,65.8%的毕业生至少换过一次工作,而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职位或待遇不达预期(38.7%)、工作环境或前景不好(27.9%)、个人因素(25.2%),因专业不对口而换工作的比例仅为5.4%。 调查发现,社会学专业毕业生求职时遭遇的困难中前三项分别是:专业岗位需求太少(71.2%)、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低(55%)和技术性不强(50.5%),后三项则是缺乏就业信息(4.5%)、毕业学校知名度不高(4.5%)、缺乏自信(6.3%);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观察分析能力(66.7%)、实证调查分析能力(53.2%)、独特的观察视角(44.1%)等方面,但在实践动手能力(3.6%)、应变能力(5.4%)、写作能力(8.1%)等方面则优势不明显。 ···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