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私学教育 -《史学集刊》(2010年3期).docx

  • 0
  • 0
  • 约2.69千字
  • 约 21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金代私学教育 -《史学集刊》(2010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金代私学教育 作者:兰 婷 来源:《史学集刊》2010年第03期 摘要:私学是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代官学的一种必要补充。金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习观念和人才选拔思想,辽、宋的私学传统以及私人刊刻、印卖书籍的普遍现象,构成金代私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办者、办学目的的不同,金代私学分为家学、女真贵族官僚家塾、学者自设私塾、官宦私塾和自学等五大类型。与其他朝代私学相比,金代私学具有类型多样化、设置早于官学、教育对象比官学更加广泛等自身特色。金代私学对于金代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交流,以及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代;私学;教育 私学即私人设置的学校,是最为贴近社会需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古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保存和流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代私学是在辽、宋私学传统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它产生和存在的时间较官学更为长久,分布的范围也更为广泛,接受各种形式私学教育的学生数量也更多,是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金代私学教育研究很少,研究成果寥寥。本文仅从金代私学发展的原因、私学类型、私学特点等方面对金代私学教育进行较为粗浅的研究,望学界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一、金代私学发展的原因 金代真正能够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和不同阶层发挥教育职能的,主要不是为数不多的官学,而是不同形式的私学。而具体影响和促使金代私学的形成和发展,虽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金统治的北方地区,北宋时期有着良好的私学传统,为金代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前期,在州县学尚未建立,中央官学国子监“但为游寓之所,殊无肄习之法”,无教学之实的情况之下,私学承担起国家教育的主要职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教育形式。北宋的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及关中长安一带,私学文化渊源深厚,私学兴盛。如当时最负盛名的私学有河南应天府戚同文的楚丘之学等。北宋北方地区私学教育的活跃、兴盛,为金代私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习观念和人才选拔思想是金代私学发展的重要原因。金代文人入仕的途径,除了武功、门荫、袭世爵等途径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入仕。太宗天会元年(1123)十一月,开科取士,设汉科举,选拔各民族人才。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设女真进士科,选拔女真族人才。科举选士刺激了人们学习的欲望,但金代官学的数量和招生的人数都很有限,如汉族地方官学学生人数最多不过2万人。笔者据《金史·地理志》考证,金代有刺郡90个、县606个。由于史料所限,金代刺史州学和县学数目不详。但从经费不足,国家鼓励地方自筹资金办学来看,金代刺史州学和县学的数量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多,如绥德州重修庙学后,“境内及旁郡来学者众”。说明绥德州附近有的州郡可能还没有设学,子弟需要到绥德州庙学来学习。大定二十九年(1189)府学、节镇、防御州学三级儒学学校学生人数仅为1755人,且这些学校“士有常数,官给所须”,估计这三级儒学学校学生人数不会轻易变动,即使变动,数量变化也不会很大。至于刺史州学和县学学生人数,史书记载不详。但从《金文最》记载的刺史州学和县学设置情况来看,这些学校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最远到辽宁和内蒙古。可见,刺史州学和县学分布还是比较广的。以府学、节镇学、防御州学学生平均人数约为21人计算,即使金代刺史州和县全都设学,学生数量也不过为一万多人。加上府学、节镇学、防御州、医学校的学生3219人,金代地方官学总人数,最多不超过2万人。满足不了广大士子就学的需求,加之,金代科举选士不限门第、出身以及就读学校的性质,出身官学、私学乃至于受教于父兄、师友、自学成材的人,都可通过科举入仕,致使大量不能到官学学习的士子到私学接受教育,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第三,金代私人刊刻、印卖书籍的现象普遍,为私学提供了类型多样化的教材,促进了私学的发展。金代私人刻书多集中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宁晋(今河北宁晋)、南京(今河南开封),有雕版印刷、平水板刻及宁晋刻板(又称汶川刻板)。刻书种类较多,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医书、佛经、道经、谢表、奏疏等各个方面,同时兼有汉文书籍和女真文书籍。私人印卖书籍现象也十分普遍,如平阳,除了是官书局所在地外,还是出版商汇集之地。开封相国寺,保留北宋遗风,以三、八日为市,其中有卖书铺。金代私人刻书及印卖书籍的现象,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总之,金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刺激了人们求学的欲望,也提高了大量不能进入官学学习的士子到私学接受教育的热情。同时,北方地区良好的私学传统,金代私人刻书业的发达以及书籍印卖现象普遍等诸多因素,促进了金代私学的发展,使私学成为金代教育发展中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