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明炉提梁”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内涵-《江苏陶瓷》(2021年3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论紫砂壶“明炉提梁”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内涵-《江苏陶瓷》(2021年3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论紫砂壶“明炉提梁”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内涵 作者:王家新 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3期 摘 要 屹立在蜀山南麓的东坡书院至今书声琅琅,在东坡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把薪火相传的希望延续下来,前来慕名参观的游客也在此感受到了“东坡提梁壶”的艺术魅力,也体会到了紫砂对于这座小城的影响。明代香炉在中国历史上来看,也为后来的艺术审美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其流畅的线条、简约大气的设计,让我情不自禁地把它融入紫砂艺术之中。紫砂作品“明炉提梁壶”正是把金属器的特征和提梁的设计充分地展示出来,通过细节的处理突出明炉的层次感,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感受,同时用提梁的形态提升了整体的空间,这两个元素都可以看作是明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紫砂抽象的演绎,把我们带进了明代的生活美学和历史传奇之中。 关键词 紫砂壶;明炉提梁;造型审美;文化内涵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赞美宜兴紫砂泥料的千古绝句。文中的阳羡就是今天的宜兴,紫砂泥料独一无二的原产地。也正是因为泥料的稀缺性,使得紫砂壶在我们普通的茶友看来充满了神秘感,加之拍卖市场上的紫砂壶有的价值连城,让人望而生畏,于是都想来宜兴一探究竟。正如同数百年前的苏东坡一样,在几次登临宜兴之后,留下了“買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感叹,于是自然而然的金沙泉、紫笋茶和紫砂陶就成为了坡公的最爱。如今,屹立在蜀山南麓的东坡书院依然书声琅琅,在东坡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把薪火相传的希望延续下来,前来慕名参观的游客也在此感受到了“东坡提梁壶”的艺术魅力,也体会到了紫砂对于这座小城的影响。 1 紫砂壶“明炉提梁”···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