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环素研究进展-《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12期).docx

  • 1
  • 0
  • 约3.11千字
  • 约 3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多西环素研究进展-《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12期).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多西环素研究进展 作者:赵婵娟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12期 摘要:多西环素作为半合成类抗菌药,其抗菌活性和组织穿透力表现强,并具有体内分布广、临床上使用无明显肾毒性副作用、半衰期较长、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对其理化性质、抗菌原理及活性、药动学特征、生物转化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多西环素;抗菌原理;药动学特征;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9.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12-0010-04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又名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为四环素类常见抗菌药物之一。其化学名称为6-甲基-4-(二甲氨基)-3,5,10,12,12α-五羟基-1,11-二氧代-1,4,4α,5,5α,6,11,12α-八氢-2-并四苯甲酰胺盐酸盐半乙醇半水合物,分子式为C22H24N2O8(图1),分子量为512.93[1]。多西环素作为半合成类抗菌药,其抗菌活性和组织穿透力强,并具有体内分布广,临床上使用无明显肾毒性副作用,半衰期较长、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诸多优点。盐酸多西环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盐酸多西环素粉针剂、注射液等多种制剂在我国兽医临床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畜禽支原体(M. Pneumonia)感染引起的肺炎,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引起的腹泻,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鹦鹉热(Psittacosis)以及水产养殖、养蜂中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3]。 1 理化性质 四环素类为具有α并四苯衍生物,引起该类药物表现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的关键在于其四环素母核5、6、7位置上取代基的不同[4]。与同类药物比较,盐酸多西环素因其四环素母核5、6取代基不同,所以其脂溶性表现较好,使透过生物膜的穿透能力大大提高,体内吸收快速且分布广泛[5],其抗菌活性也增强,表现为其可以对细菌產生杀菌作用。因此,使用盐酸多西环素也可降低其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表现出与天然四环素类无明显交叉耐药性,而且在体内代谢的消除半衰期t1/2β长达15~22h,其持续的治疗作用表现较好。 临床上常用的多西环素的药物形式为其盐酸盐(Doxycycline Hyclate),物理形状为结晶性粉末状,颜色为淡黄色或黄色,无臭而味苦。在水或甲醇中易溶解,乙醇或丙酮中呈现微溶状态,在氯仿中则几乎不溶解[6]。而盐酸多西环素水溶液的稳定性极差,当pH在2.0~3.0时,1%盐酸多西环素水溶液的解离常数可为3.5、7.7和9.5,此种理化状态极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可见,当使用普通片剂、可溶性粉剂或预混剂时,对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盐酸多西环素将因为氧化或解离而失效。降低其使用效果,严重影响该药的临床使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困扰药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2 抗菌原理与抗菌活性 2.1 抗菌机理 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原理是与细菌核蛋白体A单位特异性结合,具体位点表现在细菌核蛋白体 30 S亚基上,阻断氨酰tRNA结合到mRNA,达到阻止肽链延伸的目的,使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表现为抑杀细菌的作用。再者,盐酸多西环素可以导致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和其他重要成分外泄,阻止蛋白质肽链释放,抑制细菌DNA复制等综合作用产生抑杀细菌的药理作用。盐酸多西环素还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7],主要表现在盐酸多西环素具有对细胞凋亡(Apoptosis)的阻止作用,对齿龈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和机体中创伤愈合起促进作用,并对由炎症细胞作用而形成的特定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现出抑制作用。 2.2 抗菌活性 作为广谱抗生素的盐酸多西环素,具有广谱、高效和长效等诸多优点,对许多细菌都具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在类别上,因抑菌作用快速,归属于快速抑菌剂类,浓度高时表现为杀菌作用。作为半合成类的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和第一代四环素相类似,但抗菌活性则比第一代的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提高了4倍[8,9],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活性最强的四环素类抗菌素。 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谱广,包括肠球菌(Enterococcus)、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大肠杆菌(E.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布氏杆菌(Brucella)、衣原体(Chlamydia)、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螺旋体(Spirochaeta)等,同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