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考试周刊》(2010年14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考试周刊》(2010年1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 作者:李 飞 来源:《考试周刊》2010年第14期 摘 要: 陕北民歌蕴涵独特的黄土地风韵。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勤劳勇敢的陕北人用自己高亢的歌声,向世人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以及对悲惨命运的抗争。陕北民歌的内容与陕北人生活的各方面息息相关,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关键词: 陕北民歌 发展 发展趋势 一、陕北民歌的历史发展 1.陕北民歌的起源 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来有之的春节“闹红火”的习俗紧密关联,如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陕北歌舞已经盛行,民歌必然随之滥觞。 2.陕北民歌的早期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寄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1935年,陕北民歌主要反映“闹红”,出现革命历史民歌。1942年出现了《东方红》、《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等一批响誉全国的陕北民歌。这一时期除了革命民歌外,又有了《三十里铺》、《赶牲灵》、《黄河船夫曲》、《跑旱船》、《五哥放羊》等许多精曲陕北民歌相继问世。总之,1935年以后至1965年是陕北民歌的红盛期。 二、陕北民歌的近代发展 1988年上半年刮起的“西北风”是10年来引人注目的一个高峰期。其代表性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梁》插曲《妹妹曲》,等等。《东方红》、《南泥湾》、《走西口···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