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案-心悸.docVIP

中医内科学教案-心悸.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概述 (一)定义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以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又包括惊悸和怔忡 (二)源流 《内经》并无惊悸、怔忡之名,初步描述其临床表现。 《素问?举痛论篇》:“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了悸与惊悸的病名,并对其发病原因作了扼要的叙述。明确指出惊恐、虚劳、水饮、汗后受邪等因素是心悸的原因。 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先提出怔忡之名,并探讨其病因病机、变证、方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致”。 《景岳全书 》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虚微动亦微,虚甚动亦甚” 《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 《医林改错》认为血瘀为患 (三)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证侯特征 (一)基本证侯特点是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 (二)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 (三)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 三、病因病机 (一)体质虚弱 平素体弱 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能自主→心悸 久病失养 (二)饮食劳倦 膏梁厚味→痰热内生 痰火扰心→心悸 劳倦伤脾→滋生痰浊,郁而化火 (三)七情所伤 平素心虚胆怯→突然惊恐→心惊神摇→心悸 (四)感受外邪 风寒湿邪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运行受阻→心悸。 (五)药物中毒 毒物内损于心 毒邪扰心 →心悸 病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 病机:病邪扰心或痹阻心脉; 心失所养。 病理因素: (1)痰火、六淫、瘀血、毒物 (2)物质供应不足(气、血、阴、阳之不足) (3)素体虚弱、易惊恐 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肺四脏功能有关 病性:虚、实 (一)主要依据: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 (二)伴随症: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头晕等。 (三)诱发因素:多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饱食等。 (四)辅助检查:测血压、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 (五)其他:可见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五、鉴别诊断 (一)真心痛: 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感寒、饱餐而诱发,但甚者心痛剧烈,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病情危重。 (二)奔豚: 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而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三)卑喋: 卑喋虽有心慌,其病因为“心血不足”,一般无促、结、代、沉、迟等脉象变化,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 六、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 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实者指痰饮、瘀血、火邪等 2.辨惊悸怔忡: 惊悸为外受惊扰,内心悸动不安,较单纯,呈阵发性,病势浅而短暂,多为功能性的改变,以实证居多。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外界因素影响亦可发生,持续发作,有能自控,全身状况差,病情较重,多为虚实夹杂。 3.辨脉象变化: 一般认为,阳盛则促,阴盛则结,代脉常由元气虚衰,脏气衰微。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二)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分证论治 1.心虚胆怯 症状: (1)心悸不宁,善恐易惊 (2)坐卧不安,少寐多梦,食少纳呆,恶闻声响。 (3)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安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 龙齿、琥珀、磁石--镇惊宁神 朱砂、茯神、菖蒲、远志--安神定志 人参--益气养心 临床应用 (1)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煎服: (2)心阳不掁者:加附子、桂枝; (3)自汗者:加麻黃根、浮小麦、山萸肉、乌梅; (4)气虚挟湿者: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 (5)气虚挟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 2.心脾两虚 症状: (1)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所健; (2)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 (3)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 黃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生血 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木香--行气 临床应用 (1)气阴两虚者:炙甘草汤加减; (2)气虚甚者加黃芪, (3)血虚甚者加当归、熟地; (4)阴虚甚者重用麦冬、加地黃、阿胶,加沙参、玉竹。 (5)热病后期:仿生脉散意加减 3.阴

文档评论(0)

子不语小店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