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丝绸博览会与中国丝绸业上.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国丝绸博览会与中国丝绸业(上) 万国丝绸博览会与中国丝绸业(上) 周德华 ? 〔摘要〕本文记述了本世纪20?年代初,?我丝业代表团两次赴美参加万国丝绸博览会的经过与见闻,?及由此对国内丝绸业产生的影响。当时我国出口辑里丝经虽曾负盛名,?但由于因循守旧,?不思改良,?其品质已与客户所需极不适应,?海外市场渐被日丝占领。两次出访是我国丝绸业打破封闭状态,?走向外部世界的开端,?它使有识之士深切地体会到了应用先进技术、改良蚕丝品质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丝绸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 一 1943年上海开埠以后,?丝绸贸易渐由广州北移到上海,?上海一跃而成为我国最大丝绸出口市场。由于四方列强推行的“引丝扼绸”政策,?生丝贸易崎形繁荣,?江、浙、皖、鲁、辽等地丝商派员、派驻机构开拓输出业务,?设立丝栈与洋商打交道。1860年江浙丝商在上海山西路成立江浙丝经同业总公会(后安徽商人加入,?改称江浙皖丝经业同业总公会,?简称丝业会馆)。 清同治年间,?辑里丝重摇成辑里干经(俗称洋经)?受到海外丝织厂商欢迎,?因而上世纪下半叶丝及丝经成为我国重要出口产品,?至本世纪初,?丝类物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左右。出口兴盛刺激了我国丝业的发展,?特别是江浙一带蚕丝业的发展,?丝业商业资本的加速积累,?养肥了不少富商,?如浙江南浔和江苏震泽的富商中业丝者居半数以上。惜乎辑里丝业的盛期不长,?大致持续到19世纪末,?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丝商目光短浅,?保守闭塞,?尽管辑里丝(经)业初呈衰势,?仍未觉察,?似乎永无败日。1908年南浔驻美丝商后裔周延鼎曾劝说某辑里丝商改做(生产)厂丝,?该商竞答称:“吾丝业未改,?而贸易如故!”即为一例。 清宜统二年(1910),?我国丝绸界首次参与国际交流,?参加意大利都灵国际博览会,?继而又在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二次所送展品均大多获奖,?业中人士沽沾自喜,?盲目乐观,?其实这二次纯系清廷和北京政府行文饬令地方政府收集丝绸样品转交我驻外使团送展,?得奖面较宽,?多属鼓励奖性质,?而丝绸业界人士并未直接参与,?未曾跨出象牙塔一步。 1917年,?丝商丁汝霖以改良蚕种为宗旨,?在上海发起组织万国丝业公会,?受到在沪的外国商会、外国丝业同业组织、中国商会、中国各丝业团体等单位的赞同和支持,?中国政府每月拨给经费4000两。 该会在江浙一带广设蚕业学校及研究机构,?引进国外养蚕技术及制种设备,?进行蚕种改良,?并倡导新法育蚕,?初见成效,?如丁氏研究机构培育的蚕种,?缫折创1:3.6?的纪录,?为人所叹服。万国丝业公会之举是我国丝业迈向外部世界的第一步。 ? 二 1880年,?中国丝货输入美国67.94万美元,?而日本为35.46万美元,?仅及中国之52.91 % , 1890年日丝输美剧增至132.77万美元,?而华丝则减至37.27万美元,?日丝为华丝的3.56倍。1912年美国工商部报告华丝输美1100万美元,?日丝拾美达4700万美元,?日丝为华丝的4倍余。至1920?年日丝占美国输入丝总值的77 %,?而华丝仅占18 % [1]。 近代我国丝货出口以江浙一带的白土丝和白丝经为主,?但由于手工缫制(摇制)的固有工艺缺陷,?与日益发展的机织工艺不相适应,?在海外市场上渐不敌洋丝。1901年白土丝、白丝经出口27270公担,?至1920年降至7151公担,?仅及1901年的26.22 %⑵。而本世纪初我国的白土丝及白丝经的一半以上(约6成)输往美国,?因而美国市场上的销势锐减,?已关乎丝业界的生存大事,?渐次引起业中人士的焦虑和警觉。南浔丝商周延鼎(君梅)喟叹:?“辑里丝缫制坐守成法,?不事改良,?至销路停滞……”,又言“中国丝之进步未能满足美国丝织(厂)家之意,?日人探知其意乘时崛起,?凡美丝织家所应用原料十余年来竭力改良,?投其所好,?且日本丝料有时未足,?购诸中国而重整之转售美”。 日本丝虽由于工艺精良在美备受厂家用户所喜,?但其势日嚣尘上,?有垄断美国市场之虞,?如1920年1月,?日丝抬价,?每包出口价竟涨至4500日元,?而欧战以前仅900日元。即如周延鼎所言:“美之用丝者对于原料固满意矣,?然行市价目操诸日人,?丝织(厂)?家已不堪操纵之苦!”美国丝绸厂商出于自身利益,?意欲扶植华丝,?力促华丝改善品质,?以抵消日丝的咄咄退人之势。我国驻美使领馆屡次转达美国丝绸界对华丝品质改善的期望和建议。美国切纳兄弟公司( Cheeny Brothers Co.)?董事长切纳对日本丝商垄断美国生丝市场,?操持价格,?颇存戒心,一再提议华丝赶超日丝。 1916年美国生丝检验所所长淘迪博士对我辑里干经喷有烦官:“辑里丝经用上等干茧而缫成最下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er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