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桃花源记》决赛教学设计.docx

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桃花源记》决赛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课例名称 桃花源记 科 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 时 1课时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 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 中的故事,男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所描绘的这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幸福美好的人间生 活图景给予后世文学极大的营养与影响。学习这篇文章,除了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在理解 课文基础上熟读成诵,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感受文章的深刻 意蕴,理解主题。学好这一篇经典中的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陶冶自己的情 感和胸怀,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课程认知: (1)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思想、情趣,感受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记与诗的补充阅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教材处理:依据课程标准关于“欣赏”、“品味”的教学指向,结合课标以及文本特征,选 择了品析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及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文章主旨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品读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4、探究主旨,领悟美好情怀。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建议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再通过反复诵读来领会丰富内涵。 一般来说,本课适宜两到三个课时完成。刚上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虽八上有陶渊明《饮酒》 一诗,但应该还没学,估计学生对陶渊明也不 了解,需要简要介绍。赛课安排一节课40分钟,因此字词积累和疏通文意就不作为重点教 学内容,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并结合写作背景来感悟作品的深层内涵上,从而发 展和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读单元提示、课文、课后习题,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课程标准、考纲,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锤炼教学目标,制作教学 设计,编创课堂、课后练习。 2 绝境?理想国!——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诗意 导入并出 示学习目 标 二、介绍 作者 三、朗读 课文,感 知内容 四、品读 课文,欣 赏桃源之 美:这是 一个怎样 的桃花 源 。 1.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一 段话,说说“他”是谁。 2. 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陶渊明与《桃花源 记 》 1. 朗读课文 2.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 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 话简要概括。 主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桃 花源呢? A溯桃源历史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桃 花源中人概述桃花源的句 子。找关键词理解分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 绝僻之境。 B惊艳桃花林 这么美好的地方,渔人是怎 样发现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 纷 。 C访问桃花源 赏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进入学习状 态 2.了解学习目 标 了解作者 1.学生齐读课 文 2.师生交流回 答 1.跳读圈画句 子 。 2.解释词语理 解句子 3.明确来这原 因:躲避战乱 圈画赏析 朗读感受: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 跳读、圈点标 画、朗读对应句 子 唤醒状态,进入学习 导出本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介绍作者, 唤醒预习印记 整体感知内容 点出“妻子”、“绝境”“间隔”, 明确一字多义。 理解感受桃源的神秘 感受桃花源之美:景美,人心美 先指导学生找出对应句子,然后 3 五、探究 主旨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乐人乐: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对比鉴赏《桃花源诗》节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i随 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 mi王税。荒路暧ài交通,鸡 犬互鸣吠。俎zǔ豆犹古法, 衣裳cháng无新制。童孺纵 行歌,班白欢游诣yi。 文中哪些场景是一样的? 诗中还描述了哪些场景?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 。 引入背景,探究“太和”蕴 含什么信息? 小结:景美人美与战乱形成 对 比 。 D.寻觅桃花源 为什么渔人要“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为什么太守、刘子骥都去寻 找桃花源?为什么都找不 到? — — 绝无之境

文档评论(0)

188****7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