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分析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对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的56例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有26例出现误诊,其中包括11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菌痢、4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药物相关性肠炎、4例肠梗阻。总识诊率达46.42%,识诊时间为1~4 d 不等。结论 由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中极易造成识诊。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准确判断是有效治疗该病的关键。治疗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后进行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处理可起到良好的疗效,使多数病例好转。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476600 永城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肠病是一组由于小肠、结肠血液等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肠壁局部组织坏死并引发的一系列异质性临床表现的疾病。通过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结肠炎,1,。随着我国人口老占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由动脉硬化所引发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由于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症状有着交叉及重叠现象,因此在临床上极易导致误诊,由于该病病性发作快,如果不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措施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因此临床早期的诊断对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由我院经结肠镜、影像学、病理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2岁。其中缺血性小肠炎27例,缺血性结肠炎2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 20 例、冠心病19 例、伴房颤9 例、糖尿病8 例、脑梗死2 例、无特殊病史12 例、外伤史4 例。 1.2 临床症状 27 例缺血性小肠炎患者:均伴有腹痛,排鲜血便4 例、黑便8 例,入院时查体腹部体征轻,与主诉剧烈疼痛症状不一致; 2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患者均为突发左下腹痉挛痛,入院时查体均有局限性轻压痛。 1.3 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4例、血淀粉酶升高9 例、腹穿抽出血性腹水8例、血清CPK、CK MB、LDH升高17例。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得出56例患者中有49例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52例进行了内镜病理学检查 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电子结肠镜内镜下表现:49例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部分黏膜瘀点性出血、水肿、坏死,血管网消失,形成纵向溃疡,病变以肠系膜侧的肠壁表现最为明显。3例电子结肠镜显示大肠表现大致正常(慢性肠系膜缺血型)。必须注意:?内镜检查对于CMI诊断意义不大。?由于黏膜下出血较快被吸收,故48 h内进行内镜检查非常重要。?如出现腹膜刺激征,持续腹痛、便血及休克等为肠镜检查禁忌证。?充气压力过高(超过30 mm Hg)可加重结肠缺血。 2 结果 26 例患者出现误诊,其中11 例为急性胰腺炎、5例为急性菌痢、4 例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 例为药物相关性肠炎、4例为肠梗阻,总误诊率为46.42%,误诊时间1~4 d 不等;2例患者在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经静脉输液、针对性原发病治疗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 3 讨论 缺血性肠病其临床无明显特异性,但经临床经验总结得出:?患者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患者突发剧烈腹痛,明显的腹痛和很轻的腹部体征不相符,患者会出现血便,随后会出现腹膜刺激征和肠麻痹现象。?临床中老年患者,尤其是患者中有心脏瓣膜病变、心肌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结缔组织性疾病或相关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高 度警惕其发生缺血性肠病的可能性。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要及时对其采取结肠镜、B超、CT或血管造影检查,以确诊减少患者死亡率。急性肠系膜缺血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AMI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常需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血运重建的时间。其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再通手术主动脉 C肠系膜动脉旁路手术等,但同时注意的是其死亡率也极高。总而言之,无论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肠病、降低患者死亡率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06 307. ,2, 舒敏,刘春英. 缺血性肠病2 6 例临床分析. 中国厂矿医学, 2005,18(1):25. ,3, 王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内 科,2006,1(2):175 17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大头大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相关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