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教学课件.ppt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那么荣,没那么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话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舝(xiá)》,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1.文题解说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变革了。此句言明了孔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热心救世的人生追求,也反映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3.背景解读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原有的政治规那么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周王得不到重视。孔子对社会的动乱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秩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反对暴政,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然而孔子难以在故国施展抱负,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但都不受重用。最后只得返回鲁国,专心修订《诗》《书》《礼》《乐》,教授弟子。鲁哀公16年(前479年),孔子卒。;4.知识链接 论语体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论语》是语录体的典范,其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答复;(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第二天  ;;5.文言句式 (1)奚自(       )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3)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 (4)子路行以告(    ) ;6.一词多义 (1)见 仪封人请见(      ) 子见夫子乎(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项伯即入见沛公(       ) 如真女子之见也(          ) 才美不外见(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道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 怀其璧,从径道亡(      ) 于是废先王之道(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3)食 杀鸡为黍而食之(          ) 食而不知其味(     )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 (4)而 长沮、桀溺耦而耕(      ) 而谁以易之(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已而,已而(          ) 趋而辟之(      )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1.选文第2那么,子路问津,长沮、桀溺都是答非所问,如何理解他们的答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于子路的问津,长沮经过一番询问之后答复道:“是知津矣!〞这是一种嘲讽的姿态,反映了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的嘲笑。桀溺同样没有答复子路的问题,却说像他这样避世隐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彻底,像孔子那样的人根本不值得追随。孔子与子路要打听的,是脚下要走的实实在在的路。可长沮、桀溺却就人生道路大做文章。;2.简要概述“荷蓧丈人〞局部的故事情节,并简要分析孔子的处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荷蓧丈人〞情节:子路向丈人问孔子去向,丈人留子路食宿,子路把上述情况告诉孔子,孔子又叫他去看丈人,丈人已经不在那里了。孔子让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丈人重视礼节的赞赏,而从子路后面对丈人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的严厉批评,又反映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态度。这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思想矛盾的根源。;1.结构图示; 2.主旨探微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从仪封人、长沮、桀溺、接舆、荷蓧丈人及晨门对孔子的不同看法,来表现孔子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之勇于担当的精神,并通过他们与孔子的处世态度来比照突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精神及崇高人格。;1.如何理解“子路问津〞中寄寓的孔子的思想? 【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提示】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认证主体覃**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