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教案.docVIP

劳动社会学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959年,法国学者乔· 弗里德曼和彼· 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 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 (一)总体而言,涉及两种需求 一是理论需求: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复杂性提出许多需要解释的理论问题; 二是实践需求: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巨大差别以及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具体而言,包括四种因素 1、社会因素: 劳动过程与劳动领域内的劳动问题及衍生的大量社会问题,如剥削、异化、劳资关系、生产效率、全球化等。 2、经济因素: 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生产资料使用、产品/收益的分配、劳动者就业、失业与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解释; 当前的人力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信任等问题的研究。 3、政治因素: 反映着劳动过程中权力运作,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采取的社会行动状况。 政府的关注,力图塑造一种利益平衡机制。 4、学术因素: 研究者、制度化的教研机构、专业团体、期刊等。 圣经:“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赵履宽的观点 揭示与把握劳动与社会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探求劳动与社会之间的多方面联系,正是劳动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劳动社会学就是把劳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从劳动与社会的联系中来研究劳动问题。” (二)本书作者的观点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的分支社会学。 第一,五方面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劳动者←→职业←→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社会问题→ 第二,进行三个层次的研究 1、从劳动者个人层次上看:态度、行为、素质、能力、社会化、职业选择、职业流动等; 2、从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看:劳动组织、劳动关系、劳动制度、组织文化等; 3、从社会层面上看:劳动社会问题。 三、劳动社会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以劳动为中心的学科群 涉及诸多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劳动保障学等。 2、举例: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区别 ①劳动者→→→劳动力; ②劳动行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③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间的关系→→→劳动力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④最佳社会效益→→→最大经济效益 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与研究视角 一、劳动社会学的各种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及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标志; 2、劳动与异化; 3、劳动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矛盾与对抗; 4、其他观点。 (二)新经济社会学 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等提出的“社会网理论”。包括以下观点: 1、关于行动者: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联不是原子化的个人; 2、关于经济行为:包含两类,即理性选择行为和非理性选择行为; 3、关于经济行动:只是社会行动的一种,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4、关于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果,权利、习惯、信念等都会产生影响。 二、国外与国内劳动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的三个阶段 一是早期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关注的主要是工作群体中个体的活动和工厂内外工人的身份体系,以及工作场所的社会关系与社区对工作以及劳动者的影响。 主要研究有:对工厂与办公场所的人际关系研究、职业群体的问题与适应性文化、工业社区的社会阶级与种族群体等。 二是过渡时期(20世纪60年代) 表现出了学科分化、量化研究成为趋势、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占据主流等特征。 主要研究内容有:工人的价值、对工作意义的认识、职业流动等。 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阶段 转向研究抽象的组织、劳动过程、二元经济、二元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收入决定等。 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劳动者消失” 的特点。 (二)美国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1、传统主题 ①工作组织与劳动过程; ②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生涯; ③作为一种特殊工作活动的专业; ④工作的意义; ⑤工业化与有组织的活动; ⑥ 工作场所的分层与不平等。 2、目前关注的主题 ①去工业化与空间扩散; ②劳动力多样性的增长; ③变化中的就业关系以及对就业灵活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