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微量定量分析操作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1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的定义 在有机定量分析中,按试样取量多少,将分析方法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几类。所谓有机微量分析是指样品取量一般在1-10mg范围内的分析的方法。这几类分析法的样品取量大略范围列于下表中。 由该表可以看出:各类方法的样品取量依次相差大约一个数量级。但实际上,某一类方法的上限与其前一类方法的下限之间却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 方法名称 样品的大约取量 常量分析 0.1-1克(102-103毫克) 半微量分析 10-100毫克 微量分析 1-10毫克 超微量分析 10-1000微克(10-2-1毫克) 第二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有机微量分析与有机痕量分析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样品取量少(毫克量)而待测成分(元素或官能团)含量颇高(一般>1.0%)的分析;而后者是指样品取量可多一些(有时可多至数十克),而待测成分浓度极低(可低至ppm甚至ppb数量级)的分析。这两种概念不可互相混淆,因为常适用于微量分析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痕量分析,反之亦然。例如有机微量定量分析常用容量法或重量法,而有机痕量分析则多采用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或色谱法。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的特点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由于样品取量微小,使得它具有下列特点: a. 分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分解、吸收反应等)所需时间较短,适于快速分析。 b. 分析过程中可能伴随发生的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危害性大为减少,所以特别适合于剧毒或易爆炸物质的分析。 c. 分析过程中便于采用气相色谱法、热导法或库仑分析法等新技术以达到自动分析的目的。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d. 可节约试剂和人工。 e. 由于采用了微量化学天平和精密的微量容量分析仪器,同样由于样品取量少,分析反应时间短,外界环境条件(如室温、大气压、湿度等)的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相应减少,所以微量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不亚于常量分析,有时甚至比后者高。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3 有机微量定量分析的一些要求 a. 由于样品取量少,为了使分析结果具有高的精密度,必须使样品均匀一致。因此,在用微量分析法测某一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或官能团含量时,必须事先将样品仔细提纯并干燥。 b. 所用天平砝码和滴定管等必须经常校正。 c. 由于样品取量少,仪器污染或试剂中杂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必须采用洁净的仪器和分析纯规格的试剂,溶剂应事先经过干燥和重蒸馏处理。必须在与测定试样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空白测定,以校正外界杂质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第六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d. 在微量容量法中,所用标准溶液的滴定度一般很低,不容易保持恒定,应经常标定核验。在储存及滴定过程中,应注意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及湿气对试剂的污染。 e. 微量分析室应尽可能远离一般化学实验室或工厂厂房,以防空气中有机物蒸气、氨或酸的蒸气以及尘埃等对分析测定的干扰。微量天平室应注意防震,避免阳光直照,尽可能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有 机 元 素 分 析 1 元素分析的必要性 元素分析仪是表征化合物或晶体组成及结构基本的分析手段,只有可靠的元素分析数据,得出样品各元素组成符合化学式,才能说明样品的纯度和单一性,进一步的结构解析才有意义,国内外权威刊物对于新型化合物的表征都要求提供可信的元素分析数据。物构所主要从事新型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随着学科的发展,信息敏感材料、新技术晶体和高效催化剂的深入研究,元素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八页,共二十二页,2022年,8月28日 2 元素分析的原理 1960年以后,随着物化分析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测定CHN元素的方法渐趋自动化,其测定原理基本上仍为杜马法,仅在分解部分采用电子机械控制并在最后产物的测定方面采用物化分析方法。这类仪器的设计原理主要为气相色谱热导法、示差热导法或吸附-解吸热导法。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20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