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浩然之气”与“大丈夫”人格养成.pdf

论孟子“浩然之气”与“大丈夫”人格养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岳论丛 Apr.,2018Vo1.39No.4 2018年4月(第39卷/第4期) (DongYueTribune) 论孟子 “浩然之气与 “大丈夫人格养成 梁宗华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孟子基于以心善言性善的理论思路 ,提 出了配义与道、充溢德性光辉的 “浩然之气”。他首先着重讨 论 了带有神秘色彩、主要呈现道德意义的 “夜气”“平旦之气”,阐释 了心志对于气的统帅作用;在此基础上,阐明 “浩然之气”的内涵特质 ,揭示了涵养 “浩然之气”的路径,进一步彰显了 “气”观念的德性色彩。就其价值 目标而 言,孟子所论 “浩然之气”是人之修养过程 中所追求的生命境界,是理想人格理应具有的精神状态;善养 “浩然之 气”的最终 目标可藉由“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来呈现。孟子 “大丈夫”人格在价值取向、处世态度和人生持守等 方面具有深刻的内涵,表现着强烈的 “以德抗位”精神 ,这都是以充溢德性色彩的 “浩然之气”为底蕴的。 [关键词]孟子;浩然之气;大丈夫;理想人格;夜气;平旦之气 [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8)o4—0013一o7 “浩然之气”是孟子对孔子儒学创新发展的一大功绩,对 “浩然之气”的探讨,历来是学界关于孟子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前人气论传统的基础上,孟子基于以心善言性善的理论思路,提出了独具特色 的 “浩然之气”及 “夜气”“平旦之气”等观念,既讨论了 “浩然之气”的内涵特质,又点明了涵养 “浩然之 气”的路径,促进了气思想的道德化,具有独特的人格养成意义。孟子所论 “浩然之气”是人之修养过程 中所追求的生命境界,是理想人格理应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作为孟子理想人格的 “大丈夫”,与 “浩然之 气”存在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言,“浩然之气”的最终 目标就是 “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孟子 “大丈夫”人格在价值取向、处世态度和人生持守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内涵,表现了强烈的 “以德抗位”精 神,而这种精神气象显然是以充盈德性色彩的 “浩然之气”为底蕴的。 中国关于 “气”的思想源远流长,在孟子之前,古人已提出了 “天地之气”“血气”等观念,试图以 “气”观念来解释宇宙人生中的诸多问题。古人论气的典型,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的伯阳父。周幽王二 年,都城镐京附近发生地震,周太史伯阳父揭示其起因在 “气”:“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 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 ·周语上》)这是以“天地之气”来解释 自然 现象。在伯阳父看来,天地之间存在阴阳两种气,阴阳二气之间有一定的秩序;灾异如地震等现象的出 现,是人为破坏、扰乱阴阳二气秩序的结果。明确肯定天地之间存在有 自然秩序的 “气”,并认为这种 自 [基金项 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十三五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 重大项目、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编号 16ALJJ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宗华(1963一),女,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3 东岳论丛 Apr.,2018Vo1.39No.4 2018年4月(第39卷/第4期) (DongYueTribune) 然之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存在一定的关联,这成为先秦比较普遍的认识,史籍中屡见记载。 《左传 ·昭 公元年》载,秦国医官和提出 “六气”说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 日 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国语 ·周语下》则记录了周灵王太子晋论气 之聚散与民生 日用之联系:“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 ,是以民生有财用而死有所葬。” 天地 自然之气之外,春秋时还出现了 “血气”的观念,用以解释生命体的活动。先秦文献记载中, “血气”一词首见于 《国语》①。 《国语 ·鲁语上》载鲁大夫展禽之言:“若血气强固,将寿宠得没,虽寿而 没,不为无

文档评论(0)

企业管理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计算机三级持证人

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营销提升、组织架构有多自己的经验,希望在这个平台分享及帮助更多的公司或企业!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09日上传了计算机三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