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doc

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这主要得益于该行业 ( ) A.海内外市场广阔 B.采用雇佣方式经营 C.劳动力资源充足 D.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 A.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3.19世纪中期,“全世界都必须到英国购买铁轨”英国生产的花布覆盖了全世界“。据此推知,英国 ( ) A.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推动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4.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交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 ( ) A.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6.2020年12月30日,连接盐城与南通的盐通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最早的铁路运输工具——火车的发明者是 ( ) A.富尔顿 B.瓦特 C.莱特兄弟 D.斯蒂芬森 7.1785年,英国工场主詹姆士把他的纺织工场从乡村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很快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工厂。詹姆士搬迁成功的客观条件是 (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推广 C.发电机的发明 D.铁路时代到来 8.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导致英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光荣革命的发生 9.“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国家重归统一扫清发展障碍 D. 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 10.《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组织形式是 ( ) A.手工工场制度 B.工厂制度 C.手工作坊制度 D.家庭生产制度 12.“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材料可以用来

文档评论(0)

10年老兵,从事教研教学工作,带多届毕业班,市重点中学重点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