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分类细练(原卷版).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常识分类细练 冲刺一 教育科举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夏代学校的名称为“校”,是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殷商时代 学校的名称为“序”。周代学校的名称为“庠”。古人常以“庠序”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 ) 2.国子监,始于晋,称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学并 设。( ) 3.西周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是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也就是太学;乡 学则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 4.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 设国子学,或两者同设,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 5.国子监之称始于隋朝,以后历代沿袭至清代,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主 簿为该部门主管。( ) 6.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也是我国第一所 官办大学堂。( ) 7.书院是古代的一种学校类型,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 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 8.成均相传为西周的大学,或谓西周前已有。唐高宗时,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故后人亦有 称国子监为成均监。( ) 9.学官指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国子祭酒、学政、教授、教谕、监生等。 ( ) 10.教授是古代的一种学官,管理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 ) 11.博士和教授都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12.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国子监祭酒,司业、教授、博士等人员是负责教学工作的老师。 ( ) 13.博士,指中国古代专精一艺的职官。如律学博士、医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 ) 14.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学官名,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每省一人,按期至所属各 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地方官担任。( ) 15.教授,原指传授学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始名,各府、州、县学均置教授。( ) 16.助教,学官名,是国子学或太学中的学官,协助博士传授经学、医学、算学、律学等专 门技术知识。( ) 17.监生是国子监的学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明代监生分举监、贡监、荫监、 例监四种,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 18.诸生是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但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 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统称诸生。( ) 19.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是由 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人才。( ) 20.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 ) 21.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考察推举人才,由 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 ) 22.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他 们互相吹捧,弄虚作假。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就是对此种现象的讽 刺。( ) 23.科举指隋唐以来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至明朝形制完备。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 办法,所以叫科举。( ) 24.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院试、会试、乡试、 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 25.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唐复置秀才、明经等科,通过考试 者谓之“举进士”。( ) 26.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吏部,考官通常由吏部侍郎担任。( ) 27.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明、清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 它是功名的起点,考取就可授予官职。( ) 28.童生试是明、清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 考”“小试”。应试者只限童生,即未成年的儿童。( ) 29.乡试是明、清两代每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 又称秋闱(“闱”即考场)。( ) 30.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 “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 花。( ) 31.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

文档评论(0)

133****4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为保证上传时格式不乱,部分文件上传为pdf格式,wps可以编辑pdf文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