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天文学.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天文学起源很早,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印度很早就创立了自 己的阴阳历。例如在《梨俱吠陀》中就有十三月的记载。 《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 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 360 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 30 日。但实际上, 月亮运行一周不足 30 日,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不足 30 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 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 360 日。 印度古代还有其他多种历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历法中还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 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 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对于年的长度则用观察恒星的偕日出来决定。 《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已发明用谐调周期来调整年、月、日的关系。一个周期为五年, 1830 日,62 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内置两个闰月。一朔望月为 29.516 日,一年为 366 日。公元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直使用这种粗疏的历法。 为了研究太阳、月亮的运动,印度有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它是将黄道分成二十七等分,称为“纳沙特拉”,意为“月站”。二十七宿的全部名称最早出现在《鹧鸪氏梵书》。当时以昴宿 为第一宿。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则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后来又改以白羊座 β 星为第一宿。这个体系一直沿用到晚近。 印度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是等分的,但各宿的起点并不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就选择该宿范围内最高的一颗星作为联络星,每个宿都以联络星星名命名。印度也有二十八宿的划分方法, 增加的一宿位于人马座 α 和天鹰座 α 间,名为“阿皮季德”梵文意为“麦粒”宿。 印度上古文献全无年代的记载,要确切地断代是困难的。因此人们往往借助于天象资料研究 历史年代。有人将吠陀定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将梵书定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将《吠陀支节录 —天文篇》定在梵书之后。但也有人把它们推迟到公元前五世纪前后。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在印度传播很广,佛经中表述的传统宇宙观念,与中国古代的 盖天说较为接近。须弥山为天地的正中央。日月环绕须弥山运动而不入地下,日绕行一周为一昼 夜。 在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印度天文学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四、 五世纪),佛教衰落而印度教兴起,希腊天文学传入印度,天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阿耶波多。 他的主要天文著作是《阿耶波提亚》。他的书中也有类似中国古代计算上元积年的方法。他计算了日月五星以及黄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运动,讨论了日月五星的最迟点及其迟速运动, 有推算日月食的方法。 在阿耶波多以后,出现了天文学家伐罗诃密希罗,他的主要著作《五大历数全书汇编》,几 乎汇集了当时印度天文学的全部精华,全面介绍了在他以前的各种历法。编入书中的五种历法以 《苏利亚历数书》最为著名。在该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如太阳、月球的地平视差,远日点 的移动,本轮等,并且介绍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直径推算方法。该书成为印度历法的范本,一 直沿用至近代。 不过伐罗诃密希罗时代的《苏利亚历数书》的数据尚不精密,后世曾不断进行修改补充,现存的《苏利亚历数书》中的数据,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修订的。此外,从这些历数书中得知,当 时的印度历法大都是使用恒星年而不是回归年,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近代。 中国唐朝的《开元占经》中译载有天竺《九执历》,它是当时(公元七世纪前后)较为先进的 印度历法。日月五星加罗暖和计都,合称九曜,九执的名称来源于此。罗暖和计都是印度天文学 家假想的两个看不见的天体,实指黄、白道相交的升交点和降交点。《九执历》有推算日月运行 和交食预报等方法,历元起自春分朔日夜半。 它将周天分为 360 度,1 度分为 60 分,又将一昼夜分为 60 刻,每刻 60 分。它用十九年七 闰法。恒星年为 365.2762 日。朔望月为 29.530583 日。《九执历》用本轮均轮系统推算日月的 不均匀运动,计算时使用三角函数的方法。《九执历》的远日点定在夏至点前 10 度。 公元十二世纪,印度出现了天文学家帕斯卡尔,他的重要天文著作《历数精粹》对印度天文 学的发展影响很深。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理论,认为地球居于宇宙之中,靠自力固定于空中;认为地球上有七重气,分别推动月球、太阳和星体运动。他还提出天体视直径的变化是由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变化造成的,并且认识到地球具有引力。 印度天文学在历法计算和宇宙理论上自具特色,但不重视对天体的实际观测,因而忽视天文 仪器的使用和制造。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仅有平板日晷和圭表等简单仪器。直到十八世纪才由贾 伊·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