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精髓简介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文化精髓 老庄其人其事 一、道家始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一书共81章。其中《道经》37章;《德经》44章。该书并非老子个人所写。该书成书时间在一两百年以上。但能反映老子的基本思想。该书是道家的第一部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二、道家奇人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生于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一生贫寒,曾卖草鞋为生,赊米下锅。 庄子所处时代,列雄争霸,天下昏暗无道,庄子辞官归隐,宁愿过贫困生活。楚威王曾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他笑而谢绝,宁肯游戏于污泥之中以自快。 他被唐玄宗追封为“南华真人”。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道家经典之一《庄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 该书也非庄子一人所著。研究庄子以内篇为主。 道家文化精髓 道家的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家学说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着“道”而逐层展开的。 “道”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各派对于道的描述存有一定的差异,但“道”有几个基本的特征却是各派所公认的。 一、道为万物之源 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就是一个“道”字。“道”为万物之宗,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研究了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提出“道”为世界最初根源的学说,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老子设定的道产生万物的秩序。道为万物之源,而自身却不再有源。 二、道为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育,为而不恃。”又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里老子是把“道”作为字宙万物存在的根据。 庄子也提出了“本根”的概念:“惛恬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本根是宇宙的最高根本,万物所以存在的根据。 (三)道效法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五、道确实存在 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六、道的辩证法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且“周行而不殆”庄子也说:“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是谓天均。” 老子又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坚强者死之途,柔弱者生之途”;“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紫气东来 对老子其人,自古就有争论。单《史记》中就有三个老子。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吏也。”老子可能生于公元前571年,比孔子大20岁。老子在青年时曾做东周王朝掌管典籍的官吏。中年受东周王朝遗族的迫害,一度避难于鲁国。40岁时被召回任旧职,后来王室内乱,老子失去职位离开周王朝西出函谷关,流落秦国。 相传,老子离开故土出关,快要到函谷关(一说散关)时,守关令尹喜善观天象,见有紫气东来,预知将有真人过关。果然,老子倒乘青牛而至。尹喜便盛情挽留,请老子写书。老子盛情难却,便留下五千余字的上、下二卷《道德经》,又名《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

文档评论(0)

gys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