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不全).docx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不全).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26 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 第7课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思考探究 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作者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从“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并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在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了“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引用庄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在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属于比喻论证。通过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材料与观点得以紧密联系起来,并对观点起到支持作用。 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移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例如,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再如,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积累拓展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方式。 参考答案:“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五、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习本文的写法,尝试写议论性文章。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思考探究 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的思路。 参考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铺陈、对比的写法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理解圆明园的重要价值。 参考答案: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理的技巧,体会用“强盗”作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