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pptx

2023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复习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1.衬 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答题示例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 渔 家 [宋]郭 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表达情感的方法,“简要分析”隐含着必须结合诗句的要求。 2.“流离”成“惯”,“客天涯”也不过“等闲挥袂”之事,再结合后两句理解,此处是使用衬托的手法,把诗人进取的锐意,胸襟的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3.更进一层,还有孤灯、斜月等意象,使诗人的精神世界愈加丰富起来,更好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4.分层作答,叙述要有条理。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达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对 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既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注],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诗意赏析〗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其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之事,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诗人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骄奢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靡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题: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1.审题。题干要求单一:分析对比手法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找出诗中构成对比的“点”,主要有朝廷显贵“无饥寒”与乡里“冻死囚”的对比,还有岁暮自然的“大雪”与“朱轮”“醉暖”中隐含的对比。 3.对比凸显了朝廷显贵与乡里冻死囚的巨大差别,极具冲击力地揭示了社会不公的现象。 4.组织精练语言,按“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地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这一思路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第三句~第十六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3.象 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物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答题示例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现担任备课组组长,我们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