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课程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民俗》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性质与地位。 《中外民俗》是对客源地民俗的介绍,是旅游管理专业体系中重要的 课程之一。该课程专业性较强,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2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需要以 《旅 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为前提和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创新性。鉴于我校是本科院校, “创新性”是大学教育应有的内容之一,以区别于高职高专和高中教育。就本课程而言,更 多的还需为学生提供创新思想,以培育学生创新理念和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业。 (2 )实用性。 “实用性”在不盲目追求功利主义的前提下是任何一所大学均需秉承的办学 理念之一。但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无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还是课程教学, 更需强调其应用性。而旅游管理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 《中外民俗》更是一门 实践性性较强的课程。故本课程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特点。 2 、本课程设置依据。(1)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设 置除了考虑专业课程体系完整以外,还需要适当考虑打破专业壁垒或专业藩篱,课程设置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 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本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客源地民俗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关注,更全面的了解中外客源地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利 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专业发展来看,都需要在旅游客源地上作相应的研究,从而 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本课程内容结构。该课程主要包括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基本原理、中外民族民 俗的形成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 俗、人生仪礼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民俗、信仰民俗、 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各类民俗事象。 4 、课时安排说明。该课程总课时 28 。从旅游管理所涉及的客源地方面知识需要来看, 上述课时以及实践课时的安排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5 、考核评价方式。从考核评价方式来看,要避免单一的、教师主观意识的以及所谓 “真理”式的考核评价方式,方式要多样化,要力求客观、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 创新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课堂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也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 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注重中国各民族的相关知识,如何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有效 结合现实案例。因而,强调课堂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以及案例操作。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 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教学辅助方面:以大量资料阅读为辅助手段,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分 析叙述。其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教师要专门抽出时间讲解学生的案例分析, 也要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既要考虑学术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3 )作业方面:该课程除了布置书面作业外,还要加大学生课堂的案例分析和操作, 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作业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4 )考试要求:本课程属于考查课。根据考查课的考试要求,本课程计划平时成绩占 30%,其中,考勤与学习态度 10%,课堂讨论和作业 20% ;期末考试占 70% 。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教学,希 望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主要类别和社会功能。 2 、熟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分类及特点。 3、理解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 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4 、对中外主要国家的各类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外众多民俗 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5、掌握我国主要客源国的民俗,探索旅游服务的规律特点,也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 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文档评论(0)

tuo13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知识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