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多评方法指导原则.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标多测分析方法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用于指导中药质量标准中一标多测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标多测法是指采用一个对照品(参照物)测定样品中多个成分(待测成分) 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本原则对方法的适用范围、待测成分与参照物的选择、色 谱峰的定位、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以及方法学的验证等提供指导。 1 适用范围 一标多测法主要适用于待测成分的对照品难以获得、稳定性差、成本高等中 药的含量测定。 2 待测成分与参照物的确定 2.1 待测成分的确定 原则上应选择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作为待测成分。基于一标多测 法的特点,待测成分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2.1.1 待测成分与参照物一般应为同类成分(母核相同),光谱特性基本一致; 响应值比例应适宜,一般不超过10倍;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差不宜太大; 2.1.2 供试品色谱图中待测成分的色谱峰应该容易辨识; 2.1.3 待测成分的含量原则上应大于万分之二。 2.2 参照物的确定 参照物应为待测物本身含有成分,且性质稳定、价廉易得;并符合上述 2.1 的要求。 2.3 所用对照品应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3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待测成分与所选定的参照物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本指 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确定校正因子的分析方法应与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一致。 相对校正因子主要通过标准曲线斜率比值法计算: 取系列不同浓度参照物及待测成分的对照品,配制参照物及待测成分的对照 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仪,用最小二乘法以质量或浓度对峰面 积进行线性回归(应代入原点),按公式(2)计算两标准曲线斜率比值的倒数, 即得。 1 (2) 式中 f 为参照物与待测成分x 的相对校正因子, sx k 为参照物s与待测成分x 的相对斜率比值, sx k 为某待测成分x 的标准曲线斜率, x k 为参照物s的标准曲线斜率。 s 3 色谱峰的定位和确认 色谱峰的准确定位是保证一标多测法应用的前提,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 行确定。 3.1 相对保留时间法 一般首选相对保留时间法进行色谱峰的定位。 计算待测物峰与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的比值,即得相对保留时间。 相对保留时间 = 待测物峰保留时间 / 参照峰保留时间 3.2 双标线性校正法 在不同液相色谱仪及色谱柱上,待测成分的保留时间存在线性关系,而两点 决定一条直线,因此以两个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将其实测保留时间代入确定的线 性方程来预测待测成分的保留时间,确定测待测成分色谱峰的峰位。 当相对保留时间法在耐用性考察发现偏差较大时,可选用双标线性校正法。 质量标准中建议放典型样品图谱,已便于定位。 4 方法学验证 4.1 测定方法验证 方法学验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9101相关要求完成准确度、精密度、 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耐用性等各项内容,应符合要求。 4.2 相对校正因子的准确度考察 称量3份参照物及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每份配制至少5个系列浓度的参照物 及待测成分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进样2针,进行测定计算。要求3份标 准曲线斜率的RSD不大于2.0%;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5。 应报告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和RSD%。组间平均值的RSD与组间标准曲线斜 率比值法RSD%应小于3%。 2 在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中,应采用量值可溯源的含量测定用对照品,称量应 满足定量分析要求,相对校正因子应在0.5-2.0范围内宜。 4.3 相对校正因子的精密度考察 应对相对校正因子进行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考察。 4.3.1 重复性 相对校

文档评论(0)

176****7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