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pdf-赵立彬-2014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pdf-赵立彬-2014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绪论 从学科史透视思想史1950年12月,钱穆由香港到台北,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做了连续4次共8小时的演讲,演讲内容构成了他的重要著作——《文化学大义》。这是钱穆自抗日战争时期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后,再一次对“文化学”做系统的讨论。他在演讲中说:今天的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并不仅是一个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是外交的问题,而已是一个整个世界人类的文化问题。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文化”二字,现在已成口头禅,时时听人讲到,处处看人文章上写到,但至今还没有正式成为大学一学科。然亦早该是需要正式成立这一学科的时候了。我们本来没有社会学,因我们需要有社会学,社会学终于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