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石壕吏 教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docx

《唐诗三首》石壕吏 教案-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时间:1 月 29 日 课 题 24《唐诗三首》石壕吏 总第 1 课时 课标解读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教法学法 诵读品味法,讨论探究法,情境体验法 评价任务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创设】 回顾所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初步了解了杜甫这位诗人。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的这首诗,与《春望》是同一个时期的,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 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出示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二、解决生字词和重要注释   壕 逾 邺 戍 惟 妪 衰 应 泣 咽   【逾】 越过【一何】 多么【戍】 防守【附书至 】 捎信回来【新 】 最近【偷生】 苟且活着【已 】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乳下孙 】 还在吃奶的孙子【老妪】老妇【犹得】 还能够【泣幽咽 】(有人)低声地哭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组内研学】 复述故事:根据同学们所理解的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这首诗的大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要求:以第一人称"我",也就是杜甫的口吻,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精析课文;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学生展学】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   (一)、第一段: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问:由第一句话可以得出哪出信息?"夜捉人"说明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   明确: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二)、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为什么"怒"?为什么"苦"?在这里吏和妇出场的态度和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吏的呼喊和愤怒下,老妇只有哭啼和诉苦。这里用了两个一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多么,起强调作用还有就是对比。)而且还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们说可以用句号代替吗?(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妇的无比痛苦) 【教师点学】/【解疑答惑】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它有三层意思,可以分成三层。每一层都写了什么?你们试分一下。   (明确)三男从军,两儿战死。 家无壮男,十分贫困。 为保家庭,自请服役。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更,再。惟,只。裙,古今异义,古专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3、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为什么请从吏夜归?   (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   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为什么老妇也被征走

文档评论(0)

xm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