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 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的结构与调整《电梯结构与原理》.ppt

项目4 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的结构与调整《电梯结构与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4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的结构与调整《电梯结构与原理》.ppt

1 对重装置安装在电梯井道内,在提升轿厢时,为了减少电动机所需的马力而设置对重。 2 可以减小钢丝绳与绳轮之间的曳引力,延长钢丝绳的寿命。 3 对重装置一般由对重架、对重块、导靴、缓冲器碰块、压块以及与轿厢相连的曳引绳和对重轮(指绕比为2:1的电梯)等组成。 4 对重架两侧装有导靴,对重依靠导靴在导轨上滑行,对重与轿厢一样安有导轨和油盅。 5 对重架是吊在与悬垂在曳引轮的轿厢钢丝绳的相反方向上。 对重装置----特点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对重装置----标准对接GB7588-2003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8.18 对重和平衡重 平衡重的使用按12.2.1规定。 8.18.1 如对重(或平衡重)由对重块组成,应防止它们移位,应采取下列措施: a)对重块固定在一个框架内;或 b)对于金属对重块,且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1m/s,则至少要用两根拉杆将对重块固定住。 8.18.2 装在对重(或平衡重)上的滑轮和(或)链轮应按9.7要求设置防护装置。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为什么电梯要进行补偿? 在电梯运行中,对重的相对平衡作用在电梯升降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及顶层时,曳引绳自身存在的重量,还有电梯上随行电缆的自重,也都对轿厢和对重两侧的平衡带来变化,也就是轿厢一侧的重量Q与对重一侧的重量W的比例Q/W在电梯运行中是变化的。 尤其当电梯的提升高度超过30m时,这二侧的平衡变化就更大,因而必须增设平衡补偿装置来减弱其变化。 补偿装置----类型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1 补偿链 扁型补偿链 圆形补偿链 这种补偿装置以铁链为主体,链环一个扣一个,并用麻绳穿在铁链环中。其目的是利用麻绳减少运行时铁链相互碰撞引起的噪声。补偿链与电梯设备连接,通常采用一端悬挂在轿厢下面,另一端则挂在对重装置的下部,如图所示,这种补偿装置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不适用于梯速超过1.75m/s的电梯上使用;另外,为防止铁链掉落,应在铁链两个终端分别穿套一根Φ6mm钢丝绳与轿底和对重底穿过后紧固。这样并能减少运行时铁链互相碰撞引起的噪声。 补偿装置----类型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2 补偿绳 这种补偿装置以钢丝绳为主体,补偿绳是把数根钢丝绳经过钢丝绳卡钳和挂绳架,一端悬挂在轿厢底梁上,另一端悬挂在对重架上,如图所示。这种补偿装置的特点是:电梯运行稳定、噪声小,故常用在电梯额定速度超过1.75m/s的电梯上;缺点是装置比较复杂,除了补偿绳外,还需张紧装置等附件。电梯运行时,张紧轮能沿导轮上下自由移动,并能张紧补偿绳。正常运行时,张紧轮处于垂直浮动状态,本身可以转动。 补偿绳 补偿装置----类型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3 补偿缆 补偿缆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高密度的补偿装置。补偿缆中间有低碳钢制成的环链,中间填塞物为金属颗粒以及聚乙烯与氯化物混合物,形成圆形保护层,链套采用具有防火、防氧化的聚乙烯护套。这种补偿缆质量密度高,最重的每米可达6kg,最大悬挂长度可达200m,运行噪声小,可适用各种中、高速电梯的补偿装置。 补偿装置----补偿方式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1.单侧补偿法 补偿装置一端连接在轿厢底部,另一端悬挂在井道壁的中部。采用这种方法时,对重的重量需加上曳引绳的总重Ty。 其中,对重的重量W = G + Kq + Ty 补偿装置(补偿链或补偿绳)的重量可按下式计算(不考虑随行电缆重量): 补偿装置的重量Ty = Tp 式中,G为轿厢自重(kg);Q为轿厢额定载重量(kg);K为电梯平衡系数,一般取0.4~0.5;Ty为曳引绳总总重量(kg);Tp为补偿装置重量(kg)。 轿厢 对重 随行电缆 补偿装置 补偿装置----补偿方式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2.双侧补偿法 轿厢和对重各自设置补偿装置,如图5-17所示,其安装方法与单侧补偿法基本相同。采用这种方法时,对重不需要增加重量,每侧补偿装置的重量可按下式计算(不考虑对随行电缆重量): 每侧补偿装置的重量 Tp = Ty 两侧共需补偿装置的重量为 2Tp = 2Ty 式中,Tp为补偿装置的重量;Ty为曳引绳总重量。 综上考虑,采用补偿绳对称补偿法。 轿厢 对重 随行电缆 补偿装置 补偿装置----补偿方式 4. 2 电梯重量平衡系统结构与调整 3.对称补偿法 补偿装置(补偿链)的一端悬挂在轿厢底部,另一端挂在对重的底部(图5-18a),这种补偿法成为对称补偿法。其优点是不需要增加对重的重量,补偿装置的重量等于曳引绳的总重量(不考虑队形电缆的重量),也不需要增加井道的空间

文档评论(0)

臂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臂老师,祝您一臂之力,成功(公)上岸!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